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民企爲何要進入國企“保護圈”?

http://www.CRNTT.com   2009-01-02 11:04:03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某些地方民企經營步履維艱。個中,既有某些民企經營策略不對頭,産品貨不對板的問題,也有因家族管理內部矛盾困擾問題。但是,毋庸諱言,事實上,一些地方國企與民企之間也有個政策差距問題。 

  人們看到,時下的壟斷行業多是國企或央企,他們向銀行貸款往往有“綠色通道”;人事方面,國企列入地方的組織人事部門管理範圍;在企業普遍遇到困難之際,基于屁股指揮腦袋的思維,地方官員往往會首先考慮優先幫助國企;至于稅收方面,國企更有說不出的網開一面情結。筆者走訪過一些省的國有進出口公司,他們有大把的資金,更有大把的退稅指標及某些配額,因此,他們在市場經濟中,往往表現了十分瀟灑。相比某些私企,即使是進出口私企,不是今天想著求這個部門,就是明天去拜那位官員。曾有報道雲,私企老闆用七八成精力去疏理人際關係及政企關係。對此,有時評雲,中國民企發展激蕩著激情、喜悅、呐喊、苦惱和悲憤的過程(見全球品牌網2008年9月8日)。這個觀點也從一個角度見證民企發展的艱辛。 

  金融危機的衝擊,更使部分民企日子難捱。數字顯示,廣東民企在金融危機壓力之下,停工和半停工的民企達到了30%,而江浙兩省停工和半停工的民企也達到20%。因此,處于 “窮途末路”之下的一些民企進入國企“保護圈”或某些國企趁危出手收購某些民企就不奇怪了。因此,反思民企向國企“投降”的現象,更要反思地方政府在扶持民企方面的力度,尤其是對待民企方面是否公平公正。 

  可見,保護民企避過金融危機的“寒凍”是地方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這裏所說“義”,就是要看到民企的崛起,見證了改革開放的政策輝煌;見證了中國經濟生活的改變。支持鞏固民企隊伍,說到底,就是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胡總書記12月18日在紀念十一届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强調:“毫不動搖地鼓動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見新華社2008年12月18日電)。從這個大義出發,那麽,對民企找國企或央企當保護傘的現象就不能無動于衷。(作者:亦菲)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