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月刊:構建服務新質生產力的金融體系

http://www.CRNTT.com   2024-08-02 00:00:50  


 
  從金融的基本功能看,金融本身即是新質生產力的一種構成要素。從科技創新發展歷程看,成體系的科技創新往往源於技術、長於金融、成於市場。金融在連接技術和市場上居於核心位置。具體看,一是金融能夠實現經濟資源的跨時間配置,聯通現在和未來。金融通過契約的形式,保障資金供需雙方的互惠共贏,鼓勵當前的經濟資源投資於未來最優前景的領域,有利於為技術的革命性突破積蓄資源。二是金融能夠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生產要素配置效率。有效的金融體系會引導資源流向最有效率的領域,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如資金通過資本市場流入高效率企業,銀行貸款給盈利潛力較強的企業等。三是金融能夠分散風險,為科技創新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

  經濟運行發展過程總是伴有風險,新質生產力相關領域較傳統生產力部門具有更高的不確定性。金融一方面能夠通過“募集資金、集中運用”的形式,將經濟活動風險分散至風險承受能力相適配的投資人,另一方面通過保險功能將單一風險分散至更為廣泛的市場空間。通過上述方式,金融體系能夠調動資源支持不同新方向的探索性試驗活動,並把相關風險控制在社會總體可承受的程度內。四是金融能夠實現知識共享。有效的金融體系能夠匯總市場各類主體關於當前和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觀點和思想,通過對多元化信息的處理形成客觀共識,引導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五是金融拓展了資源再配置的渠道和複雜程度,為經濟活動的顛覆性創新和變革提供了更多可能。金融提供了一系列越來越豐富的關於跨期契約條款的選擇,緊密跟蹤經濟社會發展前沿並提供可落地實踐的契約,為原創性、顛覆性的經濟活動提供了可能性。

  從金融發展史看,金融創新業態的出現總是能夠與不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新質生產力緊密結合。人類經濟的不同發展階段總會產生與傳統生產力相對應的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相較傳統生產力,需要創新的金融支持模式以及生產要素優化組合方式。如中世紀的信托(用益制)通過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所構建的交易結構,有效規避了當時英國皇室所推行的土地保有制對私人處置財產的限制,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土地要素。16世紀初海上保險單的出現為海上貿易風險的分散提供了有效工具,推動了國際貿易的擴張。1720年成立的鹿特丹保險公司變革了傳統的在交易所撮合保險人和投保人的模式,以股份制公司為承保主體,利用籌集的資本簽發保單,並提供匯票貼現、商業貸款等綜合金融服務,大幅提高了風險承受和風險分散的能力,進一步激勵了高風險投資活動。17世紀60年代現代商業銀行的出現適應了早期資本主義的發展要求,把吸收的境內外居民閑置資金轉化為對企業、政府部門的貸款,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全面興起提供了大資金的支持。18世紀荷蘭出現的公募基金將信托制度與集合投資計劃結合,由受托人募集資金集合管理,盤活了部分社會存量資金,推動了當時工商業的發展和國際貿易的擴張。19世紀上半葉美國大規模的基礎設施融資需求刺激了資本市場和投資銀行業務的發展,而後者又為美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進提供了廣泛的融資支持。20世紀下半葉,現代風險投資體系為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提供了融資支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