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推動兩岸融合大潮的“後浪”

http://www.CRNTT.com   2020-05-09 00:02:32  


 
  首先,必須要正視這樣一個事實:成長於“後冷戰”時代的兩岸年輕人,均是全球化紅利與兩岸和平發展成果的受益者,他們所擁有的共同經歷、共享價值、共有觀念,其實是遠遠超乎過去幾代人的。所以,兩岸不應陷入被刻意建構出的所謂“小粉紅vs天然獨”的輿論陷阱中,更不應該盲目陷入所謂“新冷戰”的人雲亦雲中,人為地削弱或割裂兩岸青年一代的共同特征與情感連結。

  1949年以來,海峽兩岸隔海分治、骨肉同胞隔閡對立就是因冷戰而起,難道我們不應該倍加珍惜“後冷戰”時代成長起來的兩岸青年的共同性,而去重蹈曾經兩岸政治敵對、形同陌路的悲劇嗎?兩岸的媒體公器、社會領袖、有識之士,尤其是島內的政治人物和各界精英,更應該有責任讓兩岸避免走上對撞、向所謂“兩岸脫鉤論”大聲說不!

  其次,縱使兩岸年輕人之間還是存在長期形成的觀念分歧,近年來“台獨”又給台灣年輕人的價值認同增加不少干擾,但我們還是要對台灣青年融入大陸、扎根大陸、嚮往大陸充滿信心。他們就是兩岸融合發展的第一波“後浪”,也對更多島內青年群體起到表率作用。以此次疫情為例,即便兩岸交往幾乎被切斷、島內政治勢力不斷污衊大陸防疫工作與經濟社會現況,還是有大量的台灣年輕人排除萬難,自願接受奔波和隔離,為大陸的復工復產做出自己的貢獻。

  正如在北京創業的台灣青年小鄭,在面對民進黨當局的政治恐嚇時,毅然寫下“孤臣可棄但絕不折節,即使夢猶未能圓”的感言。台灣青年只要在大陸獲得機遇、享受紅利、實現夢想,自然而然就會以大陸為家,“兩岸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也必將深入內心。或許有一些台灣年輕人即便來了大陸,仍然存在這樣那樣的誤解,依然堅持過去的政治判斷與選擇,但這終究是一時的、片面的,只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兩岸年輕人終究會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