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民粹覆水難收 兩岸理性何求

http://www.CRNTT.com   2020-04-14 00:04:53  


兩岸政策協會不久前舉辦“新冠疫情下的兩岸關係”座談會(中評社資料照)
  中評社香港4月14日電(評論員 束沐)近期,島內各界人士藉助不同場合,鄭重呼籲民進黨當局不應堅持“武漢肺炎”的歧視性稱呼,希望以疫情為契機促成兩岸關係改善、恢復交流合作。然而,這些理性、溫和、務實的聲音,很快被由綠營一手操弄的反中網絡民粹淹沒。

  年初至今,兩岸對抗因疫情而加劇,現在本應該是恢復冷靜、有所調整的時間節點。就疫情發展態勢而言,3月下旬後兩岸疫情都明顯緩解,尤其是第二、三批武漢台胞返鄉後“零確診”,更加說明疫情不應再成為兩岸主要矛盾。同時,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史無前例的衝擊,兩岸“斷鏈”風險對台灣經濟威脅前所未有,在這個時候唯有搞好兩岸關係,台灣才能轉危為安。

  正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前兩岸關係的現實遠非“骨感”,稱為“殘酷”都不為過!先不說民進黨當局在近三個月來頑固以歧視性用語稱呼新冠肺炎,在兩岸涉疫議題上處處充滿政治操作的惡劣行徑。就以島內“反中”擴大化、民粹主流化的氛圍為例,從“綠委”攻擊大陸影音平台愛奇藝“非法入台”、稱大陸產幼兒早教機“有統戰內容”,再到教育部門“封殺”線上會議工具ZOOM、蔡依林獻唱抗疫公益歌曲被網軍圍剿,這些反智、無聊但“政治正確”的行徑令人啼笑皆非,卻又讓人感到無比悲哀。

  過去一年,兩岸關係出現的一個重要變化,就是民粹對抗從“局部性”上升為“整體性”。毋庸諱言,兩岸長期以來的統獨對抗、島內長期存在的藍綠對立,必然會產生民粹,並隨著網絡社交媒體的普及時而突出加劇,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同時,當政者往往把民粹視為一種操之在己的籌碼或工具,服務於自己的政治利益或政治目標,這也在情理之中。然而,這些年台灣政壇被網絡民粹綁架、反噬,回過頭來也改造了綠營內部的政治生態和群眾基礎。主要體現在兩個趨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