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智庫:台籍教師對兩岸融合發展作用特殊

http://www.CRNTT.com   2019-09-26 00:12:56  


 
  六、西進 “學術移工”在兩岸融合發展中可發揮的解碼作用

  社會融合(Social Cohesion)與社會分裂(Social Disruption)、社會解體(Social Disorganization)、社會排斥(Social Exclusion)相對應。兩岸間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既符合兩岸民眾的共同利益,更是大勢所趨。兩岸社會的融合發展,“瞭解”是第一步。要想取得深層次的社會融合,其基礎仍是彼此有深入的“理解”。相互理解的過程即是互相“解碼”的過程。“以自己思維方式去理解對方”還是“以對方思維方式去理解對方”?當然是擇其後者才相互理解,逐漸卸下心防,才可能達到心靈契合。從相互隔閡到心靈契合,非一蹴而就,需要方法需要耐心。“台籍教師是一個特殊群體,在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過程中有其特殊性,不同於台灣遊客、台商、台幹的流動性很高,教師在大陸扎下根後生活穩定,而且是以教書育人為目的。”。從居住時間而言,一待至少1-3年以上;台灣遊客僅是到大陸旅遊的觀光客,每次入境最長逗留時間約七至十四天左右;台商、台幹雖然停留時間也很長,但因種種因素與員工、當地居民還是有諸多隔閡;台籍教師則不一樣,具有較長在陸時間,與學生、老師們朝夕相處,與當地人接觸也較多,又熟悉兩岸社會環境。這些為數已上千的台籍教師站在第一線教書,作為兩岸關係中特殊的一元,理應為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盡一份力,如實解讀、理解大陸各種對台政策,積極去發揮台師群體所具備的“解碼”功能。

  七、小結

  迄今為止,兩岸之間的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多半是短期性、局部性的,就算有大量台商在對岸投資、營運,台商或其幹部在中國大陸停留多半是業務所需,不易真正融入當地社會。因此,對於大陸社會的瞭解,可能還不夠深入或正確,而他們在台灣的影響力也相對有限,難以構成系統性且深入的觀點與社會溝通,並形成輿論,影響台灣社會。如果有大量“台灣教師”在大陸因教學而長住,對於陸方正確理解台灣人的各種看法,當大有幫助;也可以回頭讓台灣對大陸有更正確的理解,這將會是兩岸交流趨向全面且客觀的另一里程碑。

  參考資料:

  1.《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官網 https://www.stpi.narl.org.tw/public/rule.htm?color=green。

  2.福建省教育廳2017年10月17日《福建省教育廳關於進一步深化閩台教育交流與合作的若干意見》(閩教合作〔2017〕40號)

  作者簡介:練卜鳴,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博士班畢業、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副教授(台籍教師)、炎黃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助理兼助理教授、(台灣)中華兩岸事務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連雲港市台灣研究會學術顧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