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劉國深:兩岸非越走越遠 大陸要有定力耐心

http://www.CRNTT.com   2019-09-24 00:11:46  


 
  他說,過去台灣學者在兩岸交流中一提到“中華民國”,我們就要和他們急,但現在有一定互信的夥伴之間就會比較聰明地處理這個分歧。事實上,“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不同時期代表中國的兩個不同的國號,其承載的核心意涵卻是一致的。藍營在台執政時兩岸之間有一定交集,正因為這些交集的存在,兩岸關係才能和平發展。我認為,在過去的30年間,台灣基本上沒有成為中國大陸崛起的阻力,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中國大陸崛起的助力。“我必須坦率地講,我們要感謝這些參與大陸發展的台灣人,因為台灣人在大陸的成長過程中起了很大作用。” 同時,如果不是因為大陸這幾十年的發展,台灣經濟也早就沒落了,看看台灣從大陸獲取的順差之巨大就可略見一斑。過去30年大陸的成長給了台灣一個繼續成長的機會。所以,兩岸之間的和平合作是雙贏,對大家都有好處。當然,對抗也可以是台灣當局的一種政策選擇,今天蔡英文代表的“台獨”勢力就做出了這樣的選擇。然而,在當今的形勢下,“台獨”勢力是難以承受對抗中國大陸的代價的,因為對抗,台灣當局的活動空間會變得更狹小。
 
  劉國深指出,如今台灣最令人憂慮的是所謂的“去中國化”、“文化台獨”的政治戲碼。這個問題短期內會加劇兩岸之間情緒性的對抗,會使兩岸失去最起碼的交集,滑向零和對抗。必須指出,在人民需求推動下,這30年兩岸關係走的越來越近了,兩岸的各方面都進一步結合在一起了,我們必須要看到正面的成就。台灣的“去中國化”其實終究去掉的是“中華民國”的符號和相關內容。結果台灣自己在兩岸代表權爭奪戰上失去了競爭者身份,中國大陸將徹底掌握兩岸政治話語權,最後的結果台湾還是無法擺脫中國一部分的事實,而且更徹底地成為中國的一個地區。
 
  劉國深表示,近年來,台灣接連喪失所謂的“邦交國”,說明大陸已進一步在外交方面對台灣進行全面治理了。此外,大陸在司法上也早已對台灣進行治理,一些台灣嫌疑人從國外被送到中國大陸審判,每案都在強化證明中國大陸對台灣的司法管轄權。大陸對台灣地區的治理涵蓋軍事、經濟、社會、文化等許多領域,只是程度上強弱先後的問題,這些領域的治理必然還會繼續強化。因此,大陸民眾不要灰心絕望,對待台灣問題要有自信,要有定力,要有信心,此時更要多點耐心。
 
  劉國深說,兩岸統一最好的方式是雙向的統一,就是把兩岸正能量叠加在一起,不是誰吃掉誰。兩岸之間的統一是追求國家的最終完全統一。有些地方早已經是統一的了,有些地方還沒統一,主要是政權層面還不能達成終局安排的問題。這一點台灣當局拖下去會越來越沒有籌碼談。
  
  最後,劉國深說,台灣是中國大陸的資產,不是包袱;中國大陸也絕對是台灣人民的資產,不是台灣人民的包袱。希望民進黨當局迷途知返,盡快找到(承認)與大陸之間存在的政治交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