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評分析:香港史進入中史大綱,利多弊多?

http://www.CRNTT.com   2016-10-12 00:17:13  


  中評社香港10月12日電(記者 黃博寧)香港特區教育局日前就中國歷史科的課程改革方案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公眾諮詢。方案中,中國古代史、近世現代史之外,特別加入“香港發展”單元。在初中三年中國歷史科的150課時中,本地史擬占15課時,即10%。教育局表示,此舉旨在把香港的發展對應入國家歷史,令學生認識不同時期香港與國家的密切互動關係,幫助國民身份的認同。

  懸崖邊緣 面臨亡科的中史

  有關中國歷史科的“亡科”問題由來已久。一般認為,直接原因是2009年新高中課程改革,使高中會考科目從原來的7至10科,縮減至6至7科。原有課程體系下,除了中文、英文、數學,所有學生都要再選4至7科,理科生選擇中國歷史者不少,中國歷史科報考率鼎盛時曾經有50%,新世紀以來保持在30%。課改以後,必修科除了傳統中英數,還多了通識,四科之外再選修2門是主流。這樣一來,不但理科生不選中史,文科生也不一定選。再兼新課程提供的21門選修中,除了傳統的物理、化學、生物,還有會計、計算機等應用型科目,中國歷史科迅速被邊緣化,面臨“亡科”。從2012年課程改革後的第一次會考至今,報考人數始終在10%上下。

  建立歷史學習興趣 初中是關鍵

  有人認為香港是商業社會,社會屬性現實。歷史相對其他實用科目,不能直接轉化成社會競爭力,衰落也是意料之中。況且高中不屬於義務教育,所以不該強制,要尊重學生的主觀意願。因此高中階段,學生怎麼選、怎麼學,不應該是爭論的主要戰場。重點在於,保障初中階段一周兩節的中國歷史科,使學生對國家的歷史有基本的認識。

  然而受制於學科特點,學習歷史不可避免的包含大量基本知識的背誦。只有瞭解基本事實,對知識有基本的貫通,才能體會到學科的趣味,繼而分析比較、提煉昇華。惟萬事開頭難,對於知識的原始積累,需要具有制約力的考試,幫助學生克服惰性。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