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中國的創新可對德國和美國模式兼收並蓄

http://www.CRNTT.com   2016-07-26 07:06:55  


  中評社北京7月26日電/我們的企業發展現在面臨著兩方面的壓力:一方面是大家到國外去幹,包括我們的企業家都意識到了應該到矽穀去、到德國去,看看人家是怎麼創新的。帶回來的消息,其實對我們都是巨大的衝擊,因為那些地方都在發生顛覆性的科技創新,我們感覺到這種世界的壓力。另一方面,國內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大互聯網企業如日中天,使得我們覺得如果企業不觸網、不搞點互聯網就沒法生存下去,又有一種互聯網焦慮。

  中國創新的優勢是別的國家不可比擬的,有三方面的優勢

  北京日報發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文章稱,首先要說的是,我們這些焦慮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是我們比較的尺度出問題了。如果按照世界進步的速度來看,中國的速度絕對是快的,即使是今天我們這個速度降下來了仍然是快的。中國創新的優勢是別的國家不可比擬的,有三方面的優勢。

  第一方面的優勢,我們的老百姓非常勤勞、非常聰明。比如說我們經常會在周末開會,在美國、在歐洲絕對不可能在周末開會。在柏林住過一段時間,到周末的時候街上全是空的,特別是禮拜天沒有幾家商店開門。我們的人民是勤勞又聰明的,又有非常強烈的企業家精神,特別是在江浙一帶,歷史上就有很強烈的企業家式衝動,到今天仍然如此。

  第二方面的優勢,我們有海量的資金。十年前我們還在擔心資金不夠,今天我們要擔心的問題正好是反過來的,資金太多了、項目太少了。今天,中國的儲蓄已占到全世界儲蓄存量的40%。換擋期間,我們可以把資金轉換出去。

  第三方面的優勢,就是不斷改善的軟硬件環境。我們的軟件環境在改善,硬件環境絕對是世界一流的。有了這些東西,我覺得中國不可能沒有創新。

  美國每一個創新都是顛覆性的,是從零到一的創新,德國的創新是從1到N的創新,搞中間技術

  文章分析,怎麼去創新?可以比較一下兩個國家,美國和德國,這兩個國家是非常有代表性的,看一下他們,對我們國家選擇創新的道路是非常有幫助的。

  首先看美國模式。美國每一個創新都是顛覆性的,一個創新出來其他相似的行業都要死掉,這是美國人的創新。美國的這種創新是和它的文化高度相關的,美國是高度個人化的文化,崇尚個人主義,崇尚贏者通吃。

  我的導師一開始到美國去讀書時,他原來讀書的學校是較差的學校,有一個學生非常笨,但是老師每次都鼓勵他,說:You can do it——鼓勵他,這就是美國的文化。每個人都在想著創新,它能做的是從零到一的創新。這種創新也有問題,自己會製造周期,起伏非常大,創新高漲的時候整個經濟跑得快。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興起之後美國的經濟增長率可以達到4%甚至5%,但是當這一波創新完成之後,就一下子進入了衰退期。有好多在外國讀書的校友都到公司裡面去工作,很好的公司是醫藥公司。美國的醫藥公司裡頭,一個小組就搞一種藥,搞成功了大家接著幹,搞失敗了對不起,整個小組都裁掉了。有一個朋友被裁好幾次,然後回國工作,最後又回到美國政府當部員。

  德國的創新是從1到N的創新,搞中間技術,如在一些機器、設備等製造業,牢牢地掌握中間這一部分。它不去搞互聯網,而是搞“工業4.0”,把互聯網為我所用而不是大家都互聯網化。這種創新也跟德國的文化相關,德國人崇尚所謂的秩序自由主義,也崇尚自由,但是自由要以秩序為前提,失去了秩序,自由是不允許的,所以德國人有非常強烈的團隊精神。同時,德國人又非常腳踏實地從一些小事做起,重視人才培養,重視很熊小的改進。它的優勢就是起伏很小,小步快跑,在自己的領域裡頭一步一個腳印往上走。

  中國創新應把美國式的顛覆性創新和德國式延續性創新相結合

  文章表示,要好好想想,中國到底是集體主義文化還是個體主義文化?我們老說我們是集體主義文化,我們服從領導、聽老師的,從小就教育你在學校必須聽老師的,在家裡要聽家長的。但是你和日本人相比,恐怕集體主義還不夠。有一個日本人說,你們中國文化完全是個體主義的。問為什麼呢?他說在日本踢足球特別講究團隊精神,都要配合互相傳球。他在北大踢球沒有一個同學給他傳球,都要自己往門裡頭帶。據觀察,我們既有強烈的個人主義也有強烈的集體主義。這就給我們一個啟示,能不能把德國的和美國的創新文化結合起來。中國足夠大,中國人的心胸足夠寬廣,我們的地域差距又很大,我們應該可以既學德國又學美國,可以做顛覆性的創新像BAT一樣,同時,對於我們絕大多數企業來說,恐怕還要向德國學習,做一些延續性的東西,就是1到N的改進,牢牢地占領中間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