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的國企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6-07-20 06:41:14  


  中評社北京7月20日電/2016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年,新常態下相關落實政策正陸續出台,特別是圍繞“五大任務”展開的問題導向型的改革正進行的如火如荼,而國企改革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關鍵內容,相關配套改革文件正在逐步完成,改革步伐逐漸加快。但我們也注意到國企改革作為中國深化經濟改革的關鍵有其難度和現實壓力,現階段的國企改革仍然存在著“等、靠、要”的現象,主動求新、求變、求改革的動力仍然不足,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各政府和改革主體就必須加強三個方面的認識。

  中國網發表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時英文章表示,第一,搞清楚國有企業到底為何存在,以加強改革自信。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本經濟制度的主要表現形式,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得以實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不是加強了政府對市場的絕對干預,而是力求取得政府和市場間的再平衡,在這一平衡中更好的發揮政府的作用,進一步明確國有企業的重要地位,肯定國有企業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優越性,堅定的推進重點國有企業做強做大做優。

  第二,搞清楚國有企業為什麼要改革,以抓住問題的根源。單純的從效率的角度來看國有企業的改革明顯是片面不足的,問題的關鍵仍是如何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作用,而要實現市場的決定作用就必須推進非公經濟發展和國有產權制度改革,這是產權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也是市朝改革的關鍵。而從更為現實的角度看,當前中國部分國有企業確實存在著競爭力不夠、效率不高、對經濟的推動作用減弱的現象,而結構性改革是目前改革推進的當務之急,如果不深化對國有企業的改革,進一步挖掘國有資本的潛力,讓國有企業在新技術、新產業等領域起到帶頭作用,供給側實則難以發力。

  第三,搞清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改革如何做,以貨真價實的推進國企改革。要充分認識到國企改革對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帶頭作用,要理直氣壯的改革。正如李克強指出,國有企業應該更加積極推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遵循市場規律,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有序淘汰過剩落後產能,應該抓住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發展新經濟,不斷創新技術、產品與服務,提高主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文章認為,在加強以上三點認識的同時,還必須看到國企改革並非一蹴而就的短期作為,而要有長遠規劃。雖然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國企改革步伐有望加快,但這種背景下國企改革要切實的推進,或是取得實質性的進展,還有三大難點需要克服。

  首先,政府和市場間關係的再平衡,這一問題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也是國企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的關鍵,只有在新形勢下充分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和更好的發揮政府的作用,還權於市場還空間於企業,以政府為主體進行制度創新和制度供給,進一步清晰政府的定位才能帶來更為清晰的改革思路,國有企業改革才能更為順利的推進。

  其次,國企改革中的現實問題。產權制度問題仍是國有企業改革難以實質推進的主因,當前中國產權制度改革的框架和體系仍未完善,應該與產權改革同步的管理體制與經營決策機制、人事體制與激勵機制等的改革較為緩慢,以及雙向監管和法律體系尚未建設完成,導致資產流失問題一直難以杜絕,這些都導致改革難有實際性的進展,但這並不是短期能解決的問題,要有長期思路。而更為現實的問題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現代企業制度仍不健全、資本運行效率不高、政資政企不分以及國有資產流失等老問題仍然存在,新形勢下國有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的現實壓力也有所增強,尤其是去產能去杠杆減層級過程中面臨的短期利潤缺口和職工安置問題,使得國有企業面臨著沉重的改革壓力,但從長遠來看,這是改革的必經之路。

  最後,國有企業主動改革的動力機制的構建,國企改革動力不足的問題一直阻礙著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步伐,謹小慎微的改革姿態已經成為常態,主動求新、求變的動力不足,這與中國國有企業的資產管理體制、經營管理體制和人事薪酬體制有關,改革仍將繼續深入。但片面的要求國企內部動力機制與民企相同也是不合理的,國有企業動力機制的構建應符合中國的現實。這是中國國有企業改革面臨的一大難題。

  總而言之,國企改革作為中國市朝改革過程中的關鍵問題,也是中國改革進程中難度最大的改革,雖然伴隨著中國經濟改革的步伐一直在不斷推進,但效果如何難以衡量,任何片面、狹義的國企低效率的解讀也都是無力的,只有不斷加強對國企存在必要性、國企改革的關鍵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需要怎樣的國企改革有了充分的認識,並在此基礎上抓住當前國企改革的三大難點,才能切實推進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步伐。

  文章指出,要切實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仍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進一步理清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放權於市常在市朝改革進程中要有產權制度改革的長期思路,相關法律體系和雙向監管體制的構建有待加速。

  第二,繼續鼓勵混合所有制改革,明確人才激勵制度,加快推進國有資本的運營公司和投資公司的建設試點。構建“容錯”機制的同時做好“防錯”準備。

  第三,大膽的嘗試推行員工持股制度以及職業經理人制度,建立和完善適合國有企業運行的動力機制,激發各地方參與改革的熱情和積極性,進一步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

  最後,堅決推進國有企業的分類改革,使國企從完全競爭領域退出,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空間。繼續推動國有企業的去行政化,提倡瘦身健體提質增效,下決心打破國有企業預算軟約束和剛性兌付等老問題,僵屍企業一定要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