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一帶一路”區域或成全球新貿易中心

http://www.CRNTT.com   2016-04-01 08:09:30  


  中評社北京4月1日電/“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國際經濟貿易調整大背景,區域經濟一體化持續深化,國際貿易投資格局正處於深刻調整之中,世界各國處於發展轉型的關鍵階段,需要進一步激發發展潛力和需求合作發展的動力。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分析,當今世界貿易增長乏力,對全球經濟增長拉動作用大幅下降。據世貿組織(WTO)發布的全球貿易增長報告,1990年至2007年全球國際貿易增長6.9%,而2008年至2015年平均增長約3.1%(2015年為預測數)。去年,全球貿易增長降為1.2%,遠低於2008年金融危機前10年平均貿易年增長率6.7%的水平。而世行預測今年全球貿易增長將是6年來最低。扭轉世界經濟持續性放緩甚至衰退的根本之道在於提高全球經濟體生產力、改進資本和技術的錯配、擴大全球軟硬件基礎設施投資,提升全球價值鏈分工。特別需要利用公共和私營部門的資本去促進生產效率提升,比如通過基礎設施、技能、創新和新技術的投入實現。而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個跨越亞歐等區域地區、強調與相關各國打造互利共贏的重大倡議,為“一帶一路”及向全球提供公共物品的嘗試,特別是提供那些具有很強跨國界外部性的商品、資源、服務及規章、政策體制的公共產品,勢必促進新一輪的經濟與貿易增長的繁榮。

  2008年以來,全球貿易體系正經歷自1994年烏拉圭回合談判以來最大的一輪重構。看當今全球經濟貿易格局,全球市場存在兩個有著強烈區域特征的貿易中心,其一是大西洋貿易中心;其二是太平洋貿易中心。新世紀以來,世界經濟發展最突出特點是包含亞洲、拉美、非洲的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整體性壯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發展中國家為主,近年來這一區域經濟增長尤為顯著。1990年至2013 年間,“一帶一路”區域整體GDP年均增長速度達5.1%,相當於同期世界經濟增速的兩倍。2010年至2013年,全球經濟緩慢增長期間,“一帶一路”區域的年均增速達到4.7%,高於世界平均的2.4%,而且在此期間,“一帶一路”區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41.2%。

  此外,據世界銀行數據計算,從1990年至2013年期間,全球貿易、跨境直接投資年均增長速度為7.8%與9.7%,而“一帶一路”相關的64個國家同期年均增長速度分別達13.1%和16.5%;尤其是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2010年至2013年期間,“一帶一路”相關各國的對外貿易、外資淨流入年均增長速度分別達13.9%和6.2%,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4.6個百分點和3.4個百分點。據此預計,“一帶一路”區域未來十年有望成為全球第三大貿易中心。

  文章稱,當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也面臨很大挑戰和增長“短板”,而這也恰是促進新一輪合作的動力所在。事實上,“一帶一路”區域基礎設施發展依然滯後於其經濟增長,且無論在質還是量上均低於國際標準,軟硬件基礎設施的落後成為阻礙區內經貿合作的最大障礙。例如,新歐亞大鐵路途經多個國家,但軌距不同,換軌操作費時耗力,各國口岸合作機制尚未形成,通行便利化程度不夠,物流成本偏高,一些國家的港口設施落後,增加了相互商品和服務流通的困難程度。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預測,未來10年,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需要8.22萬億美元,即每年需要新增投入8200億美元基礎設施資金。而2013年,亞洲除中、日、韓三大經濟體GDP總額約為8萬億美元。另據世界銀行統計,中低收入國家資本形成率占GDP比重僅為四分之一左右,其中用於基礎設施投資方面的資金僅為20%左右,約4000億美元,融資存在巨大缺口。

  還有,與歐盟、NAFTA及東盟等在區域一體化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的地區相比,“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面向區域內國家的出口和進口在全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比較低,區域內國家經貿合作還處於初級階段。但從未來合作前景來看,發展潛力巨大。“一帶一路”合作框架可看成是一種新型的“貿易協同戰略”。自新世紀初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格局漸漸從“中心—外圍”單循環體系向“雙環流”體系轉換與貿易協同增長,這勢必也帶來新的貿易增長模式的調整,比如,貿易與直接投資和產業轉移的融合與互動,從產業間貿易向產業內貿易轉變,貿易結構與貿易條件的重新調整,通過制度性安排保障推進貿易與投資關係的協同發展。

  文章表示,當前,中間品貿易對全球貿易增長已起了決定性作用。據聯合國貿發會議Comtrade統計數據測算,自1995年以來,中間產品出口額占全球總出口額的比重一直在50%以上,2013年更高達69.32%。由此認為,現在已有條件搭建一個“全球價值鏈夥伴關係”,以促使更多“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融入全球價值鏈網絡體系中。特別是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互聯網模塊的不斷更新,不妨借助“數字貿易協定”的實施加快推動“一帶一路”合作框架,尤其是那些寄希望於中小企業(SMEs)通過執行一系列關於最低海關門檻、中介責任、隱私權、知識產權、消費者保護、電子簽名及糾紛解決等問題的新的政策實踐,促進信息、貿易、產業的互聯互通。

  事實上,在中國政府發布的“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藍圖中就提出“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升,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基本形成”。這一行動計劃要求“一帶一路”要立足於創新貿易形式,包括擴展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貿易。此外,行動計劃也包括“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消除投資壁壘,加強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綠色貿易、全球價值鏈貿易等內容。由此,未來還可再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協定,資金融通、I.T網絡互聯互通實現重要的對接,構建涵蓋“一帶一路”區域、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最終建成“一帶一路”自由貿易區(FTA),促成由新一輪貿易全球化帶來的繁榮型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