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亞投行運行的四個特點

http://www.CRNTT.com   2016-01-26 08:08:00  


  中評社北京1月26日電/歷經800多天的籌建後,1月16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57個創始成員國代表團團長共同按下啟動鍵,亞投行正式成立並開業。這是中國首次實現以發起人和規則制定者的身份組建多邊金融機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

  京華時報發表特約評論員徐立凡文章表示,如果說亞投行在籌建時期的巨大成功,標誌著中國的外交努力和改善國際經濟治理體系的訴求得到了廣泛認可的話,那麼隨著亞投行的開業,其成功標準將不僅限於對國際治理體系產生的爆炸性衝擊能延續多久,更關鍵的要看,能否建立起科學高效的內部治理秩序,能否與中國的對外整體戰略對接契合,能否與國際金融體系的傳統平台形成實質性合作,能否規避各種可預期和不可預期的安全風險,這四個要素將決定亞投行這一新型多邊金融機構的生命力和建設性。

  如何體現亞投行價值觀

  文章介紹,亞投行的內部治理架構,體現了消除其他多邊金融機構固有弊端、凸現其獨有核心價值觀的特點。

  早在籌建初期,亞投行就已確定,其核心價值觀是“精幹、廉潔和綠色”,對腐敗零容忍。一定程度上,亞投行的核心價值觀,既是各成員國以高標準自我約束的主動選擇,也是針對現有主要多邊金融機構決策效率低下等積弊作出的改革承諾,因此具有很大的先驗性。這就要求,亞投行的內部治理結構既要適應其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同時又能對亞洲乃至更大範圍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作出準確判斷,及時決策。

  從管理架構設置看,亞投行設立了理事會、董事會和管理層三層管理架構,體現了追求民主和高效決策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理事會由各國財長組成,這是出於亞投行不設常駐理事會的考量。因此,亞投行理事會級別高,而實際權限校儘管在亞投行運行初期的2016年,貸款和許多初始項目仍需理事會批准,以保證某種政治上的平衡,但中長期看,亞投行的業務將主要由董事會和管理層掌管。這既能保證縮短放貸流程,又能避免亞投行的運行過於政治化。由於最終大部分貸款將由管理層決定,而管理層的組成多元化和專業化程度最高,亞投行貸款決策的合理性和回報性也因此可以獲得較可靠的保證。此外,亞投行還成立了內審部門,直接向董事會進行匯報,這為管理層的決策設置了一道糾偏閘門,有利於運行機制的平衡。

  不過也要看到,儘管亞投行實施的是有利於“精幹、廉潔和綠色”的扁平化機構設置,但由於貸款決定權分散,難免有人擔心,決策權較大的大股東代表會傾向於選擇有利於本國的基建項目,導致出現貸款風險。目前,在亞投行的前五大股東中,俄羅斯等國就被認為國內存在較為嚴峻的經濟挑戰,有獲得外部資金支持的強烈需求。對此,亞投行將高級管理職位也適當分配給了小股東,以保證利益平衡。同時,亞投行行長金立群宣布,中國將暫不向亞投行申請貸款項目,中國還為欠發達成員國開展基礎設施項目準備了5000萬美元的特別基金,用於支持小股東。這些舉動起到了第一大股東的示範作用。

  總體來看,亞投行的內部治理架構,體現了消除其他多邊金融機構固有弊端、凸現其獨有核心價值觀的特點。由於《亞投行協定》和其他銀行法律及政策文件是與其他各意向創始成員共同商定的,因此今後隨著運行而出現的新問題,在包容、透明、開放的議事機制下,有望進一步完善。這將賦予亞投行足夠強韌的糾錯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

  如何銜接中國發展戰略

  文章分析,亞投行除了擔當相關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貸款者的角色外,還能起到其他橋梁作用。

  如金立群所言,雖然中國是亞投行的首倡者、發起人和第一大股東,但亞投行不是一家中國的銀行,而是標準的多邊金融機構。但毋庸諱言,亞投行在嚴格執行國際金融機構運行程序和標準的同時,不會一點也不考量中國作為第一大股東的利益。這種利益考量的重點,不在於通過亞投行這一平台,為中國換回多少經濟利益,而在於能否與中國經濟的對外開放戰略相銜接、相吻合。越是能夠實現銜接,亞投行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就越強。

  在目前中國的對外經濟戰略中,“一帶一路”建設和人民幣國際化處於核心位置,這是亞投行最需要銜接的兩個地方。相對而言,中國出資、完全以市朝標準考核的絲路基金,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的目的性更強,但亞投行的業務與“一帶一路”建設也有很多交匯點。亞投行的主要目標就是解決亞洲發展中國家基礎建設方面的困難,並提供廣泛的金融服務,包括貸款、控股、提供擔保和技術援助等。從這個角度講,亞投行除了擔當相關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貸款者的角色外,還能起到其他橋梁作用。

  一是通過投入推動區域互聯互通和經濟一體化進程,夯實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物質基矗當前,由於TPP等新多邊貿易組織和貿易規則的誕生,夯實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基礎,實際上還具有維護區域和全球自由貿易的“溢出價值”。亞投行的運行機制決定了要按正常金融機構一樣考核項目可行性和回報率,因此,這種“溢出價值”不是不計回報的政治投資,而仍是市朝投資。

  二是為吸引社會資本搭建國際化運作平台。長期以來,中國資本走出去一直面臨兩重困難:通常必須付出高昂的“中國溢價”才能拿到標的物;經常面臨具有政治歧視味道的投資壁壘和審查、懲罰措施。亞投行的法定股本由各國政府資金組成,但具體貸款項目,歡迎多渠道特別是私營部門的資金加入。這樣,社會資本就可以搭上亞投行項目審批專業化的快車,既多了一條投資渠道,又可規避亂投資帶來的風險。

  三是為中國過剩產能尋找新出路。供給側改革的近期主要目標就是進一步消化過剩產能,清除僵屍企業。而過剩產能主要集中在鋼鐵、水泥等與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產業。亞投行既是貸款人,在許多項目中也可以做幫助中國企業消化產能的貿易撮合人,讓中國的基建能力在亞洲基礎設施建設中發揮作用。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