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世界經濟面臨轉型“大考”

http://www.CRNTT.com   2015-08-08 07:02:13  


  中評社北京8月8日電/國際金融危機爆發距今已有近7個年頭,世界經濟依然處於復甦與衰退的拉鋸戰中。經濟下滑、失業增加、消費不足,從歐洲到拉美,眾多經濟體都遇到了相似的問題:怎樣才能有效拉動經濟復甦?

  人民日報發表署名鐘聲的評論文章表示,答案是明確的,目標也是清晰的:無論是新興市場國家,還是發達國家,只有根據自身經濟所處具體情況推動相關轉型,才有可能走出經濟低迷的泥沼。然而,應當怎樣做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卻是另一回事。當前,世界範圍內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是,政治共識與執行力的不足成為制約轉型的主要障礙。

  一個強有力的解套方案是否會在利益集團的較量中被左砍一刀,右削一塊,最終失去能量?一個正確的決策會不會在推進過程中受黨派博弈的制約,最終被擱淺?從歐洲到拉美,從亞洲到大洋洲……大量事實表明,類似的問題需要更多關注。

  文章稱,很多國家都意識到了轉型的必要,但在不少國家,真正符合轉型需要的政策卻在有機會實施之前就被擱淺,而最終面世的往往是一些四平八穩、看似能夠滿足各方利益的政策,而即使是這樣的政策,也總會被牽扯到不同階層利益的漩渦之中。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致力於規範金融業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只有幾張紙,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國會出台的《多德—弗蘭克法》,卷宗長達數百頁,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各個利益集團都希望在某項條文中塞入私貨。

  怎樣看待轉型的付出?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一個經濟體內部也不會有絕對完美的利益平衡。轉型的難點就在於,沒有人願意“失”,所有人都希望“得”。從長遠看,所有人都會從成功的轉型中獲益,但從短期來看,有許多人要為轉型付出努力和代價。轉型涉及到誰會獲益更多、誰會付出更多,轉型本身就是一種痛苦的利益分配過程。這是經濟層面的“麻煩”,也是政治層面的“麻煩”,德國科隆經濟研究所所長米夏埃爾•許特所言“歐洲陷入了經濟危機與政治信任危機的惡性循環”,就說明了這個問題。該研究所近日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歐洲民眾特別是受歐債危機影響的國家民眾對本國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的信心正在急速喪失。顯而易見,在那些推行選票政治的國家,社會分層化造成利益分層化,很難凝聚共識,重大考驗尤其容易動搖全社會的信心。

  文章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世界範圍內正呈現著一場經濟轉型的競爭,這也是決斷力競爭,執行力競爭。誰能經受住短期的“痛苦”考驗,誰能通過有效的政治協調凝聚共識,誰能具有更強的決斷力和執行力,誰就能夠掌握取勝的鑰匙以更快地實現轉型,進而提升自身在全球價值鏈的位置,在國際經濟格局中更具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