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人民幣被低估”話語走向終結

http://www.CRNTT.com   2015-05-07 08:15:26  


  中評社北京5月7日電/據美國媒體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期很有可能宣布人民幣匯率已經接近公允價值水平,不在視為被低估,這將是近十年來IMF首度改變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IMF今年將對特別提款權(SDR)的組成幣種進行審議,在國際貿易與結算中的應用範圍等許多方面,人民幣可以說已經符合加入SDR的目標,如果IMF不再認定人民幣被低估,那麼人民幣納入SDR的另一個障礙可能也被消除。

  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評論員劉波文章稱,多年來,在國際舞台上,所謂“人民幣被低估”問題,往往是一種帶有政治目的的話語工具。這是美國常用的工具,而且是推行貿易保住主義的掩護。事實上選擇實行什麼樣的匯率制度,取決於一國自身需要,屬於一國的主權。世界上大多數較不發達國家限於自身能力,都不實行徹底的浮動匯率制。中國的匯率制度也完全沒有違反基於《國際貨幣基金協定》所承擔的義務。即使是實行浮動匯率制的國家,在遭遇具體情況時也經常會干預匯率變動,比如日本,但美國從來沒有給這些做法貼上匯率操縱的標簽,說明它一直是在選擇性地揮舞這根大棒。
  當然,美國的無理指責一直在國際社會上應者寥寥,甚至其國內的反對聲音也很強烈。而中國自2005年以來已經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近年來還多次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隨著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增強,政府對外匯市場的干預明顯減少。也許由於這些原因,最近來自美國的噪音也有所減弱。不過,美國至今沒有完全放棄“人民幣被低估”話語。但這是徒勞的,因為很明顯這個話語正在走向終結。

  文章表示,美國雖然一味指責人民幣匯率,但事實上正是美國導致了IMF改革的僵局及其遭遇的信任危機。美國長期以來未能解決好政府體系內部的外交權力分配問題,且近年國內黨爭愈演愈烈,這不僅成為美國的頑疾,還拖累了IMF。IMF的份額改革因為美國國會的阻撓而停滯,影響的是IMF自己的威信。在中國主導籌建亞投行(AIIB)贏得國際社會廣泛支持後,美國應該有所反省了。其實現在是IMF自己需要擴大SDR選擇的貨幣範圍,這樣才能真實反映新的國際經濟格局,提升自己的公信力。

  文章認為,為了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等目標,為了實現國際收支平衡,避免巨量外匯儲備積累可能造成的一些問題,中國的確有必要繼續改革,讓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市場化。但是,這是基於中國自身的宏觀經濟管理需求,而不是為了應對任何外部壓力。IMF的決定如果消息確實,將反映它對客觀事實的中立評估,以及對中國金融與匯率制度改革的認可。如果人民幣能夠在今年被納入SDR,這將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走出了實質性的堅實一步,也意味著中國改革與世界利益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