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進黨應重新面對中國大陸的崛起與繁榮,為台海安全與和平善盡政治責任。 |
中評社香港1月21日電/台灣專欄作家陳淞山在《中國評論》月刊1月號發表專文《台灣九合一大選後的政局發展觀察》,作者認為:“大選勝利過後的民進黨,除了結合民間社會的力量推動“修憲”以建立權責相符的憲政體制外,更應審慎評估如何整合解決“台獨”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與正常國家決議互相矛盾扞格的政治衝突紛爭,擬定符合時代潮流的新決議文或保衛台海和平安全的政治綱領,做為與美國、日本及中國大陸‘穩定平衡’的政治對話基礎,以取代‘九二共識’、‘一中原則’的政治爭議。這或許能夠突破外界對民進黨未來對中政策因九合一勝選會趨向保守的政治基調,讓人刮目相看民進黨還是有能力處理好兩岸問題並寄予更深切期盼的厚望,重要的是,兩岸交流熱絡的政經榮景也不會因為民、共政治僵局而遭受重挫或倒退的結果,對亞太安全秩序的平衡與兩岸關係的長期穩定發展更有重大的助益,符合大家的共同利益。”文章內容如下:
崩盤慘敗的國民黨,是馬英九、連戰與郝柏村三人共同創造的政治惡果,是國民黨從2008年執政後逐步毀棄對人民承諾、置人民生死於不顧而“失民心”的政治教訓,病入膏盲的馬政府其實已經積重難返、回天乏術,不是靠撤換“閣揆”“內閣”大幅改組可以挽回民心,也不是馬英九辭去黨主席職位負起政治責任便能回應台灣社會的改革需求。畢竟,“民心思變”的政治浪潮絕非換湯不換藥的換“閣揆”、辭黨主席的虛應故事政治動作可以加以翻轉,更不可能因為國民黨內部接班的權鬥政爭遊戲而翻轉台灣主流民意與社會情事變遷的新局面,換黨執政已經不是2016的時間問題。
民進黨拿下五都與八縣市的地方執政權,除了選戰策略政治舖陳得當與大環境有利的理由外,其實沒有“得民心”的過人政治本領來說服民眾“信任執政”,能贏得超越外界的期待的選局是馬政府表現太爛所造成,民進黨展現“地方包圍中央”的執政態勢與政治格局主要的關鍵還是對手自己搞垮自己所致,馬王政爭、太陽花學運與柯文哲旋風的政治效應,種下了今日國民黨幾近敗亡的禍因,民進黨是趁勢助功的政治配角,但絕非就是推倒國民黨政治高牆的真正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