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悉尼人質事件,澳方為何猝不及防

http://www.CRNTT.com   2014-12-16 10:31:30  


2014年12月15日早,澳大利亞悉尼一家咖啡廳突發人質劫持事件。恐怖分子強迫人質在咖啡廳窗戶上掛起黑底白字、寫有阿拉伯語的疑似“伊斯蘭國(IS)”旗幟。
  中評社北京12月16日訊/當地時間15日上午,澳大利亞悉尼市中心馬丁廣場一家咖啡館發生人質劫持事件,劫匪聲稱自己已安放了4枚炸彈,其中兩枚在咖啡館,另兩枚在悉尼商業區其他地方。最新消息說,劫匪曼·莫尼斯今年大約50歲,出生於伊朗,曾向在阿富汗戰死的澳大利亞士兵家屬發送恐嚇信,信中對戰死的士兵進行了詛咒。莫尼斯為此被判社區勞動。

  澳大利亞四面環海,長期以來社會安定,恐怖主義的威脅似乎離這裡十分遙遠。儘管今年9月,因為諸多澳大利亞籍“聖戰者”被曝光,澳大利亞政府將本土恐怖威脅級別從“一般”提高至“高”,儘管在綁架案發生當日,悉尼警方還逮捕了一名據稱正策劃在澳大利亞發動恐怖襲擊的嫌疑人,但從警方事後的反應看,顯然被嫌犯打了個措手不及。

  事發後警方雖迅速宣稱“了解嫌犯背景”、“是警方熟悉的人物”,卻一度說不清到底有多少劫持者,究竟劫持了幾名人質—而且直到事發後6個多小時,包括兩名店員在內的5名人質業已逃脫並接受警方問詢,人質的數量仍然“不詳”,10名、15名、30名的說法莫衷一是。事發後不久中心商務區被封鎖,旋即附近兩公里外的悉尼歌劇院、圖書館等被疏散,“發現更多炸彈”的謠言不脛而走,對此警方的澄清似也姗姗來遲。

  事實表明,澳方所謂“加強戒備”恰如所謂“以有定之兵,禦無定之敵”,僅僅把防範恐怖暴力的注意力聚焦在遙遠的敘利亞、伊拉克,聚焦在ISIS等熱點,聚焦在國門和國境線的防範,是遠遠不夠的。

  澳警方出於案情需要,限制了對案件細節的披露,阿伯特總理在講話中稱綁架者系“出於政治目的”。但這次的劫案仍有不明朗之處:專家研判,劫匪看起來並非訓練有素,似乎很“業餘”。其雖然打出“萬物非主”的標語,但這條格言系伊斯蘭教常見的信條,可以在伊朗、伊拉克國旗等許多地方看到,並非極端恐怖組織、更非某個特定極端恐怖組織所專有。而綁架者打出的“伊斯蘭國”旗號和ISIS差異很大,這究竟代表另一個極端原教旨組織的“伊斯蘭國”,還是如某些傳聞所言,這名嫌犯僅是ISIS的“發燒友”,以至於在遙遠的澳洲連一面標準的“國旗”也準備不出,暫時也不得而知。如此混亂的信息至少表明,即便將防範恐怖暴力的範圍縮小到原教旨極端勢力範疇,也同樣有許多來源和可能。

  澳大利亞雖四面環海,但周邊卻存在許多原教旨極端暴恐的“老熱點”,如印尼的亞齊等。不僅如此,作為移民國家,澳大利亞人口結構複雜,既有隱瞞真實目的入境的老原教旨分子,也有在網上或特定場所受到極端思潮影響“落水”的新一代原教旨青年;既有和國際恐怖組織存在關聯的有組織犯罪團體,也有“應激起意”的個人。在這樣複雜的情況下,僅僅在國門、邊境嚴防死守,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澳大利亞如此,那些國情、社會狀況更加複雜的國家、地區,同樣不會例外。(作者:陶短房 2014-12-16 07:16:36來源:新京報)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