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
保護長江生態:最後的機會 | |
http://www.CRNTT.com 2013-12-18 13:30:35 |
有些湖泊已成為一潭死水 《瞭望東方周刊》:長江中下游地區湖泊的生態環境目前怎麼樣? 曹文宣:本來長江中下游洞庭湖、鄱陽湖、洪湖、東湖等很多湖泊都是通江的,湖泊餌料豐富。“四大家魚”等魚類在長江漲水期產卵後,魚苗順水漂到湖泊孵化成長,半年後都能長到1斤多重,大的能超過3斤。現在長江通江湖泊普遍修建水閘,阻隔了長江與湖泊的交流,影響了幼魚的孵化和成長。這是長江魚類資源減少較快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於氣候變化、三峽9至10月蓄水、河床衝刷等原因,長江水位下降、湖泊枯水期提前,一些湖泊就籌劃建閘攔水。鄱陽湖早就出現了“汛期一大片、枯水一條線”的局面,要在匯入長江的地方修建水閘。水閘在汛期打開,在枯水期攔上。這樣在12月份把湖水控制在12米,利於候鳥的栖息。2007年江西最初規劃蓄水到27米,規劃修改後,9月份最高蓄水到16米,到11月份排到12米。 以前我們對湖泊建閘蓄水是反對的,後來認識了蓄水有利的一面。比如,99%的白鶴是在鄱陽湖越冬,它們以苦草的地下莖為食,蓄水保護了濕地,也就保護了在此過冬的候鳥。除了利於候鳥的栖息,也利於江豚的生存。 江豚最大的一個群體是在鄱陽湖,2012年調查有450頭,洞庭湖也有90頭。如果冬天水位過低,江豚就很難生存。 修閘蓄水不一定是壞事。但是我反覆強調,要把漁民轉產轉業。鄱陽湖的漁民用“迷魂陣”捕魚,小魚也不放過,還有一些人使用電捕,對魚類資源破壞非常嚴重,江豚很難找到魚吃,鑽進“迷魂陣”,就會困死在裡面。把漁民轉產轉業的同時,也要依據《漁業法》嚴格取締破壞魚類資源的漁具漁法。 《瞭望東方周刊》:有說法是,現在東湖的生態系統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 曹文宣:東湖的生態系統現在比較糟糕。過去,有很多野鴨、水鳥在武漢東湖過冬,現在沒有了,原因就是沒有魚蝦、苦草等食物了。 1955年大學畢業,我就分配到了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到現在有58年了,我親眼目睹了東湖的變遷。 上世紀60年代初,東湖有29科53屬83種水生植物,到了90年代初期減少到52種。2013年全湖水生植物僅有14種。60年代東湖有魚類79種,現在不到20種。 東湖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生物多樣性下降,水體自淨功能也隨之喪失。現在東湖底泥中有很多有機污染物,過去曾是6個自來水廠的水源地的東湖,現在甚至都不能游泳。現在東湖就是一潭死水。 想要通過生態修復讓東湖恢復曾經的生機,尤為重要的就是恢復江湖聯繫,恢復水位季節性波動。冬天把湖水排到長江,把水位降下來,讓湖底更好地接受陽光照射,通過紫外線照射降解湖底有機污染物,讓水生植物恢復。第二年湖底植物重新萌發成長,才能更多地吸收氮、磷等元素,從而緩解水質富營養化。 同時,要放棄漁產,不要大量放養一兩種魚。恢復江湖連通後,湖中的魚將會形成自然的群落結構,可以發展游釣業。另外,還要把東湖周圍的企事業單位排放的污水分流,用污水管道排走,不能排到東湖。 另一個,太湖生態系統也不樂觀,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太湖沿湖地區工業比較發達,特別是鄉鎮企業把大量的污水排進太湖;另外圍欄養魚嚴重破壞了太湖原有的生態系統。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