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 | |
中評核心價值:推動兩岸理論創新 | |
http://www.CRNTT.com 2013-09-10 00:58:03 |
大陸年輕學者陳桂清在《淺析“一個中國框架”》(2012年12月,第180期)中認為,與“一中原則”相比,“一個中國框架”沒有改變“一個中國”立場,但它對“一中原則”進行了軟性處理,其概念更富彈性。兩相比較,其一,“一中原則”雖是客觀存在,但更偏重主觀認知,相對硬性;“一個中國框架”則根據兩岸各自現行規定,從法理支撐的角度著重強調“一國”的客觀存在,相對軟性。其二,“一中原則”突出政治範疇概念,包含對國家主權等問題的強制規範,而“一個中國框架”雖包含對國家主權的堅持,但內容多元,至少從字面上講可以涵蓋政治性、經濟性、文化性或社會性的內容,可以包括“中華經濟圈”、“中華文化圈”,也可以包含“兩岸和平協定”等。 陳桂清的分析,為“一個中國框架”作出比較準確的闡述。一中框架,是一個更加開放、更加包容、更多內涵、更富彈性的框架。未來兩岸政治對話、政治談判也必然會在一中框架的範疇內開展。 而大陸教授王英津在《“一國兩區論”與“兩岸一國論”之比較分析》(第180期)一文中,在分析“一中框架”核心的基礎上又提出,為儘早在兩岸之間搭建共識平台,探索出能讓兩岸雙方均能接受的“共表式”定位,按照“求同存異”的原則和方法,我們將“一國兩區”與“兩岸一國”加以融合,便形成“第三論述”——“兩岸兩區一國”或“一國兩岸兩區”。“第三論述”是融合原有兩個論述之後的一個新論述,是介於原有兩個論述之間的一個折衷論述,它體現的是兩岸建構共識性思維的努力。 王英津教授不拘于既定觀點和政策,大膽提出“第三論述”,體現了大陸年輕一代學者思維活躍,不固執成見,敢於創新的風格。這也是中國評論月刊近年來一直在倡導解放思想、敢於探索理論創新的體現。 李義虎最近在中國評論月刊(第183期)發表文章,提出兩岸關係發展的增量概念,並由此進行理論總結:在近年來兩岸關係改善、呈現和平發展局面的情況下,大陸提出了一些增量型的概念,如一個中國框架、兩岸同屬一中及和平發展等,台灣學者提出的“一中三憲”、兩岸統合、“一中同表”以及兩岸一中,甚至包括民進黨人士謝長廷拋出的“憲法共識”,也均屬於增量的概念。顯然,這些概念在兩岸間引起很大反響,對兩岸關係的活潑化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也促使兩岸關係發展在路徑選擇上從存量部分走向增量部分。特別值得略加分析的是,一個中國框架是一個中國原則在和平發展階段的增量型概念,很好地處理了存量與增量的關係,它既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即保有一個中國原則這個最大的存量,又在此基礎上使容納和平發展內容的增量有所擴張,包容了對方的一些思考、方案中的有益成分,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變通性。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