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每個人都是文化的傳承者

http://www.CRNTT.com   2013-07-25 14:30:35  


馮驥才,當代知名作家、民間藝術工作者(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7月25日訊/“呼喚民族復興,文化的復興不僅當仁不讓,而且也是終極指向。當今中國,全社會都應給予文化復興更多的關注。對照現實,尤顯任務的艱巨與緊迫。”人民網今日刊發國務院參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的評論文章“每個人都是文化的傳承者”,全文如下:

  我們的民族有五千年輝煌的歷史,有過燦爛的、值得我們驕傲的成就。今天講的中華民族復興,實際上就是再現歷史輝煌。再現輝煌,並不是簡單回到過去。那麼,我們所追求的是什麼樣的輝煌呢?國家統一,國力強盛,社會富足,生活殷實……但除此之外,還需要高度的文明。

  文明是一個民族的終極追求。缺乏文明的社會就如同暴發戶,缺乏文明準則、文明底線、文明自律,一定會醜態百出。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享受文明無疑是最美的,也是人們的終極夢想。正因此,文明堪稱一個民族復興的關鍵。

  30多年的改革開放極大激發了創造精神,也帶來中國社會的迅猛發展。時至今日,有個問題迫切地擺在了我們面前:富裕起來後的中國要到哪兒去?不能不引人思考。我們曾經片面注重經濟發展,而現實中的很多問題是用錢無法解決的。去年在一個記者會上,我和一位企業家有過爭論。當時一位記者問我,國家的價值觀是什麼?我說,國家的價值觀只能國家來說,我不能回答,但是我知道什麼東西不能寫到國家價值觀裡面,就是“錢”字。這位企業家說,我不同意您的說法,我們現在不是錢太多,而是錢還不夠。顯然他不明白,錢是需求,不是追求,而價值觀應當是一個國家的追求。

  經濟顯然不是我們唯一的社會屬性。所以,前行至今,我們碰到了許多光憑經濟無法解決的問題。現在的確應該思考,如何把建設文明社會作為發展的具體目標。在某種意義上,文明方是社會真正的正能量,而且也是一個國家真正的軟實力。

  前不久我在英國聽到了一件事。溫莎城堡裡有一個巨大而豪華的宴會廳,曾發生過一次大火,著火時倫敦老百姓紛紛自行開車去救火。大火被撲滅後清點物品,竟然沒有一件遺失。我聽了之後非常感慨,這就是一種國家軟實力。這個軟實力是什麼?無疑就是高度的文明。文明與文化是什麼關係?簡言之,文化的終極目的就是文明。所有的文化事業,其最終目標都是為了造福社會,影響社會。

  文化不是一個對象。文化是由人表現出來的,不應該被對象化。今年春天,在牛津大學有位留學生問我,中國文化到底該怎麼走出去?我回答,每個人都是文化的攜帶者。我們在國外,外國人就是通過我們來認識中國文化的,就如同我們也通過普通的外國人來認識西方文化一樣。作為文化的攜帶者,最要緊的是你對自己的文化是不是自覺。有了自覺,就也有了責任。

  在新的時代,我們需要文化的承擔。誰來承擔這個文化?首先是人。進一步講,文化的自覺是誰先自覺?首先當是知識分子。中國知識分子理應有文化的先覺,比普通人先感知文化的時代需要。只有及時感知文化前沿的問題,做文化傳承的志願者,才能把文化自覺承擔起來。可以說,如果所有人都有這樣的文化自覺,國家自然就會有整體的文化自覺。

  毋庸諱言,藝術家、作家等“文化人”,對承擔文化自覺非常的重要。回望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如果沒有但丁、達芬奇等一大批文化藝術家,如果沒有知識分子、作家、詩人、哲學家的大量湧現,就根本談不上復興。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文藝復興是多方面、全方位的,並不只是誕生了大量優秀作品,更在於其蘊藏的獨特思想價值。由此而言,一個民族文藝、文化的復興,除了造就一批偉大的作者、留下一批千古流傳的作品,還必須有思想的充分解放,發出反映時代靈魂的聲音。這,才是一個民族的復興。

  呼喚民族復興,文化的復興不僅當仁不讓,而且也是終極指向。當今中國,全社會都應給予文化復興更多的關注。對照現實,尤顯任務的艱巨與緊迫。期待更多藝術家、作家和知識分子站出來,勇做志願者,承擔起文化自覺的責任,肩負起民族復興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