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TPP大背景看上海自貿區探索方向

http://www.CRNTT.com   2013-07-11 08:48:12  


  中評社北京7月11日訊/從1990年中國內地首個特殊監管區——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成立至今,中國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已發展探索出了多種模式,比如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等等。但是,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海關特殊監管區在內外貿分隔、外匯管理、企業擴張等地方體現出的功能受限問題也日益突出。與世界公認的自由貿易園區相比,中國現有的各類特殊監管區在外匯管理、貨物監管、企業建立等方面還存在諸多限制,遠沒有達到自由貿易的便利化程度,這當然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自由貿易的推進。

  上海證券報發表資深財經評論人鬱慕湛文章表示,從過去10年的發展經驗來看,中國的商品貿易雖獲得了很大發展,但服務貿易相對滯後。而服務貿易恰恰是全球應對金融危機、推動經濟復甦的新動力。今後,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也應當以服務貿易為主。所以,近些年來,內地幾乎所有海關特殊監管區都有意向自由貿易區轉型。事實上,2005年之後,包括上海、深圳、天津、青島、成渝地區接連向國務院及各部委提交了關於保稅區轉型自由貿易(園)區的建議。這次,國務院之所以最終選擇上海建設內地首個自由貿易實驗區,是因為上海與全國110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相比具有非常顯著的優勢:前幾年上海已把幾個海關特殊監管區整合成上海綜合保稅區統一管理,在管理上積累了一定經驗。在啟運港退稅、洋山港保稅船舶登記、期貨保稅倉單質押融資、國際中轉集拼、單機單船融資租賃等多方面的試點,都有了一定突破和創新。去年,上海綜合保稅區商品銷售額、工商稅收占全國110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比重均超過50%。

  從理論上來說,建立自由貿易園區的目的,就是要進一步降低貿易成本、提高貿易效率。這是不錯的。但是建立自由貿易區,降低稅率並不是上海自貿試驗區唯一的長處和殺手鐧。所得稅優惠現在各經濟特區都有,當然上海自貿區將對區內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所得稅,不過這只是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必要的配套組成部分。目前上海及全國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與國際上的自由貿易區的差異和距離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監管理念,要從貨物管理轉變為企業管理的理念;二是貿易的開放度,要有與國際接軌的多元貿易模式;三是政策的開放度。

  比照上述三個方面的差異,就很清楚,上海自貿區的建立,最主要的是外匯政策和稅收政策,自由貿易實驗區要求外匯政策率先開放,稅收政策要有國際競爭力。更具體些說,就是人民幣資本項目下開放和構建離岸金融中心。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