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灣眼中的習奧峰會

http://www.CRNTT.com   2013-06-13 10:47:33  


 
  其實,中美之間如果要合作,可以找出成千上萬個必要,如果要衝突,也可列出許多的理由,未來的兩國關係必然是合作中有爭執,爭執中會產生磨擦,但最後一定是以妥協的方式收場。中美關係其實是可敵可友、是敵是友、非敵非友的辯證關係,中美關係即使再好,也不可能好到水乳交融的地步,再壞也不可能壞到關係破裂。畢竟以今天的局面來看,雙方都承擔不起對抗、雙輸的結果。簡單的說,即使改變思維與做法,問題依然無解,雙方關係鬥而不破將是最好的寫照。過去如此,將來如是。

台美關係的上限和下限

  從台灣的角度來看,台北一直強調中美台三邊關係,投注了大批人力、物力,進行全方位的研究與了解,但在這個不對等的三邊關係中,台灣居於最弱的一環,一有風吹草動就要擔驚受怕。其實,放開胸懷,就像中美關係一樣,美台關係的改善與變化也有一定的上限與下限。台美關係再好也不可能讓雙方恢復外交關係,再壞也不可能讓美國出賣台灣,因為這並不合乎美國的國家利益。華府只希望兩岸維持現狀,降低緊張,雙方和解而不合作,而這一切都是出自於美國自身利益的考量。

  在這次峰會中,美國提到人權、區域安全、網路攻擊等問題,北京則儀式性的重申所謂的台灣及軍售問題。就以美國對台軍售為例,目前的情況是台灣一定會買、美國一定要賣、中國一定抗議,台灣雖然不願、也承擔不起與大陸進行軍備競賽的後果,這不但浪費也無實質意義,但眼前的困境是,即使兩岸關係再好,台灣也無法把自己的前途與安全寄托在大陸不確定的善意上。在兩岸沒有達成協議前,這是一種無解的兩難困境,中美台三方同樣只能控制,無法徹底解決。

  整體而言,自從1972年中美上海公報以來,美國就堅持一個溫和、理性、改革、開放,具有安全感,心中不帶憤怒,願意融入國際社會,接受國際行為規範,甚至強大的中國合乎美國的國家利益。如今看來,這種政策有其合理和成功之處,

  後來,所有的研究結果都證實,中國大陸的內政穩定與否和其國際行為及兩岸關係,具有統計學上明顯的正相關性。內政穩定時,中國表現得更為理性,不但中美關係較好,兩岸關係也同樣處於較為穩定的狀態。一個文明理性繁榮的中國將給人類帶來福祉,一個衰弱崩潰的中國將是世界性的災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