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如何應對全球貿易戰

http://www.CRNTT.com   2013-02-06 09:04:15  


 
  可笑的是,鴉片戰爭時期,西方各國需求的是所謂“自由”銷售鴉片的權利。然而當時間從近代史之初回到21世紀,西方的紳士們不再崇尚絕對的自由貿易。國家間的貿易由“自由”變為了“限制”。中國在世界貿易平台上,可謂是受到限制最多的國家。

  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即便加入了WTO,中國也需要忍受極長的商品禁售名單。而又因為中國在世界貿易中絕少掌握商品定價權,在忍受商品禁售的同時,中國常年在貿易中充當著非常被動的角色。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中國的鐵礦石困局——中國缺少鐵礦石定價權,而又是世界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因此鋼鐵行業盈利的絕大部分不得不作為原料的購入費用白白奉送給國際壟斷巨頭。不僅僅是鐵礦石貿易存在問題,中國在很多領域都是國際貿易規則的受限制一方。

  文章表示,中國為什麼是國際貿易的受限制一方呢?原因非常簡單。中國是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出口國家,這樣的出口定位,因為其可替代性強,所以從嚴格來說,並不存在貿易國雙方雙贏的局面,總有一方的市場將被另外一國所搶占。而中國常年的製造業路線,又是以要素價格扭曲並承擔相應成本而取得的成本優勢。這讓中國在過去十數年的對外貿易中罕逢敵手,又備受排斥。也就是說,30多年來,中國長期處於低要素價格的狀態之中,包括低土地成本、低環保成本、低資金成本以及低人力成本等,這恰是其他國家不曾擁有的。中國成為了對於外資最具有吸引力的市場,跨國企業的進出口貿易,成為了中國常年巨額順差中的主要部分。

  這並不是好事,從全球貿易戰的演進來看,順差國從來都是替罪羊。最大的順差國,必然是最大的那只羊。

  中國作為最顯眼的順差國家,就很可能成為貿易戰中的眾矢之的。最近日本公然將貿易保護搬上台面,貿易戰的範圍越來越大。全球貿易戰的進一步升級,必然是伴隨著以各種借口設置的貿易壁壘的林立,以歐盟為樣本的貿易保護主義,將極大地蠶食中國製造業的國際生存空間。最近西方國家以競爭性寬鬆為基礎的貨幣貶值,這極容易推高人民幣匯率,進而抑制中國商品出口,甚至是反向爭奪中國市場。而缺少出口對於國內產能的消化,中國經濟很可能就此落入通縮的惡性循環之中,進而產生劇烈的社會動蕩和經濟衰退。從這個角度來看,新一輪的貿易戰已經展開了。

  文章指出,新中國以來,中國鮮有經歷過真正具有大規模的貿易戰爭,僅有的經歷不妨稱之為摩擦。真正貿易戰的爆發,將是非常致命的。相似的例子我們不妨看看廣場協議後一下子失去了二十年的日本,以及石油禁運之後即將面臨有史以來最大規模金融危機的伊朗。新中國還遠沒有經歷過這種真正規模的貿易戰,而一旦真的開打,鹿死誰手還真需要觀察。

  不過發動貿易戰真的就能夠解決美國,乃至於西方國家的就業問題嗎?答案也並不那麼肯定,畢竟在經歷了長達三十年的製造業遷徙之後,中國的產能出口與西方國家國內的製造業重合度已經相當低了。然而,這並不能停下西方國家發動貿易戰的熱情。當下的世界格局,貿易戰已經成為了一種手段,而非目的本身。

  當下的貿易戰是完全服務於政治的。當西方國內民眾不滿情緒達到峰值時,以中國為主的順差國的替罪羊效應便要以貿易戰的形式逐漸展開。儘管說貿易戰的展開是一場兩敗俱傷的爛賬,然而,為了贏得選票,這又成為了西方政客的不二選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