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戳破《1942》里的偽歷史

http://www.CRNTT.com   2012-12-12 14:08:11  


 
蔣介石讓前線部隊撤退,想把災民當包袱甩給日本人?

  電影里有蔣介石擬棄守河南、讓前線部隊撤退,把災民當成包袱甩給日軍的情節。學者們中也有人撰文說:“為了拖垮敵人,人民又成為敵我雙方的人質。……日占區不僅嚴禁災民向日軍後方流亡,而且刻意將災民向國統區、共產黨控制區驅趕,使之構成中國方面的壓力。至於中國方面,在這個時候,第一,沒有積極救助;第二,其實也期望這些災民流亡到日占區、他方占領區。” 這些說法,與史實相距可謂十萬八千里。

  河南省政府曾明確下達命令,要求各縣協同國軍“制止良民逃往敵區”

  說政府“沒有積極救助”,何謂“積極”?若以“效果顯著”來定義“積極”,那麼政府很顯然沒有做到;若以“盡力”為“積極”,則政府可供指摘的地方並不多。至於基層政權空洞化、腐敗化,無法將救災措施落到實處,則實在是國民政府貫穿整個大陸時期的痼疾。但若說政府“也期望這些災民流亡到日占區、他方占領區”,則純屬誅心之誣蔑。政府若有如此期望,就不會沿著災民逃往陝西的路線設置那麼多的救濟站。更何況,河南省政府當年還專門出台過規定,命令各縣嚴防災民逃往敵區,該命令要求:“(1)各游擊區各縣應將奉撥振款立即查放,並向受振災民剴切宣達中央德意以資感召。(2)各縣應督率地方各界擴大舉行救災運動,設法募集款糧隨時散放。(3)各縣應切實督飭所屬團隊協同國軍,在通往地區地點設哨盤查,制止良民逃往敵區。(4)如遇敵軍抽集我壯丁難民,應隨時隨地予以武力驅逐,以粉碎敵寇陰謀。”(《河南省政府救災工作總報告》)政府非但不曾“期望這些災民流亡到日占區”,更不曾有過把災民當成包袱甩給日軍的想法。

  1943年蔣介石確實從前線撤回過一支部隊,但目的是為防止該部隊起義倒向中共

  不過有意思的是,1943年,蔣介石還確實曾經從河南前線撤回過一支部隊,即趙壽山的第38軍。但這並不意味著蔣介石想要放棄河南,直到1944年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之前,國軍在河南的防線並沒有發生明顯的後移。趙壽山的38軍當時駐防豫北鄭州、廣武一帶,其之所以被從前線撤回,原因不是災荒,而是蔣介石和湯恩伯均認為這支部隊已被共產黨同化控制,放在前線隨時可能舉旗易幟,故先將其從前線調回鞏縣“集訓”,實質上是將其置於國軍的控制之下,稍後又將親中共的軍長趙壽山調往重慶中央訓練團將官班“受訓”。對於這段歷史,中共鄭州市委黨史工作委員會編著的《中共鄭州黨史》有詳盡的記載。據該書稱,該部隊早在1927年就有了共產黨組織,曾被毛澤東譽為統一戰線工作的典範;1940年駐防鞏縣時,“該部地下黨,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進行了起義的醞釀和準備”;1941年秋,湯恩伯對該軍喪失信任,認為其隨時可能轉投共產黨,故其中央軍“對38軍形成了包圍圈”,“中共38軍工作委員會”因此“同趙壽山軍長經過多次研究,準備應變措施和起義方案”;“1942年春,38軍工委利用部隊整編和人事變動的機會,將地下黨員調到關鍵崗位。夏,又將教導隊和幹訓班畢業學員中120名黨員分配到全軍任職,準備對付突然事變。”1942年秋,趙壽山派代表去延安匯報情況,要求部隊起義,“毛澤東指出:部隊要做好起義的腹案和準備,不要公開打紅旗,要打地方部隊抗日同盟軍的旗幟。……起義時機,一條是在蔣介石要武裝吞並並不能繼續生存時;一條是日本人大舉進攻,國民黨大撤退,部隊留到敵後時。”38軍內部的這些變化,重慶方面早有知曉,故而才會在1943年10月將部隊從前線撤回,與災荒則毫無關係。

日軍用軍糧救濟中國災民?

  電影里有一個鏡頭: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岡村寧次在飛機上巡視河南災情,要求日軍以軍糧賑濟中國災民。軍官們疑惑不解:“……可是他們是中國人啊!”岡村說:“別忘了,他們首先是人!”日軍對災民的救濟情況究竟如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