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丁咚:中國應正視美國“重返亞洲”

http://www.CRNTT.com   2012-11-19 10:19:17  


 
  一是作為冷戰時代後遺症的“仇美”心態作祟。還有相當一批中國人,包括對外交政策具有直接影響力的官員和智囊隊伍,仍然浸淫於過去對美敵意宣傳之中,將美國視為中國的意識形態上的敵人,必須竭力與之對抗;

  二是太把中國當回事,中國“崛起了”、“強大了”的心結深深地困擾著他們。認為一個強大了的中國,必然招致美國的敵對,就像對當年的蘇聯一樣,美國已經啟動了對華新的冷戰或者准冷戰按鈕;

  三是以煽動民族主義、民粹主義為幌子,為新的政治團結尋求敵對目標,提供外交標靶,營造一個大敵當前的恐怖情境,以此提高政治凝聚力,為減輕其政治負擔打掩護;

  四是一些媒體商業上的利己動機,驅動他們製造新聞噱頭,吸引公眾眼球,借以維持乃至提高公眾關注度和閱讀量,確保其商業利益。

  但對美國的敵意無疑是過時了或者是不合時宜的腔調,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提出和實施,具有深刻的全球和地緣政治背景,自我悲情或者自娛自樂地將中國自己奉送到美國戰略敵人的祭壇,看上去既奇怪又可笑。

美國亞洲戰略自有邏輯

  美國將觸角伸向亞洲,首先是一個在全球發揮領導或者主導作用的首要大國必然的選擇。事實上沒有人可以否認,美國過去、現在以及可預見的將來,一直在世界上保持了並將繼續保持其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地位,沒有任何一國能撼動。包括中國、印度、俄羅斯、日本以及東南亞乃至中亞、中東地區在內的亞洲,正在成為全球新的戰略中心,美國將其權杖移動到亞洲,是其繼續有效領導和主導全球事務,特別是有效駕馭亞洲地緣政治的必要舉措。

  美國與亞洲多數國家發展友好關係,並在其間維持微妙的平衡,也是其制止一個分裂的亞洲,有效聚合亞洲意志,避免地緣政治衝突和動蕩的內在需要。亞洲大國林立,矛盾糾結,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現實。光看中國與周邊國家的複雜地緣政治生態,就可以明白,亞洲其實離不開美國的參與和調解。如果失去外在的制衡力量,亞洲將成為一個混亂的粥場。沒有任何一種勢力可以主導乃至領導這種複雜的局面,除了美國。也正因如此,亞洲不少國家在對中國保持警惕的同時,強烈希望美國加強在亞洲的存在。

  美國深度介入亞洲事務,當然絕不僅僅是國際主義的一種利人行為。它的最根本的動力還是來自其國內,以及其盟國對一個龐大的市場和海上戰略通道安全的需求和期待。在面臨經濟困境的情況下,原有的市場萎縮,亞洲作為新興經濟體聚集之處,煥發了其特有的生機,拓展亞洲市場,擴大美國及其盟國企業在亞洲的市場份額,是美國重返亞洲的根本原因之一。

  與此同時,亞洲也是能源資源的“聚寶盆”,這也是不爭的事實。為了亞洲的市場和能源安全,確保太平洋乃至印度洋海上戰略通道的安全,是其必須考慮的關鍵因素。亞洲的混亂、動蕩乃至戰爭,將會破壞這一切,也是美國不能容忍的,因此美國在中國與亞洲多國的地緣治衝突中,保持一種超然的乃至稍微傾向於弱者的姿態,乃是其實現這一戰略圖謀的必然選擇。美國加強與緬甸、越南等傳統上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國家的關係,也是出於這個目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