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 中國需要對中美關係作哲學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2-09-04 09:38:05  


 
中美要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中國如何能夠實現自己所希望的國際和平?在哲學層面,就中美關係來說,問題的核心在於中國是否能夠避免國際關係文獻中所說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這一命題,是由古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在闡述公元前5世紀在雅典和斯巴達兩國發生的戰爭時提出來的。簡單地說,故事是這樣的:到公元後兩國之間爆發了戰爭,在長達30年的戰爭之後,最終雙方都被毀滅。修昔底德總結說,“使得戰爭無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壯大的力量,還有這種力量在斯巴達造成的恐懼”。

  “修昔底德陷阱”翻譯成當代語言就是: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來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這幾乎已經被視為國際關係的“鐵律”。人們發現,自1500年以來,一個新崛起的大國挑戰現存大國的案例一共有15例,其中發生戰爭的就有11例。最顯著的就是德國。德國統一之後,取代了英國成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在1914年和1939年,德國的侵略行為和英國的反應導致了兩次世界大戰。在亞洲也有類似的經歷。日本崛起之後,就想挑戰歐洲殖民地在亞洲建立起來的或者正在建立的秩序,確立以日本為中心的亞洲秩序,最終爆發了日本以反對西方列強為名而侵略亞洲其它國家的戰爭。

  現在,“重返亞洲”表明美國的中國政策的現實主義性質。儘管美國人說,其“重返亞洲”的目標是亞洲的秩序及和平,不是要“圍堵”中國,而是要“威懾”中國,防止中國破壞亞洲的現存秩序,但實際上很清楚,美國是出於對“中國崛起”的恐懼。亞洲的一些國家為了克服自己對“中國崛起”的恐懼,選擇站在美國這一邊,另一些國家則在觀望。這種情形,又和修昔底德當年所觀察到的希臘其它國家的行為何其相似:“雙方(指雅典和斯巴達)都竭盡全力來備戰;同時我看到希臘世界中其餘的國家,不是參加了這一邊,就是參加了那一邊;即使那些目前還沒有參戰的國家,也正在準備參戰。”

  美國和亞洲一些國家對中國的恐懼已經成為事實,其行為已經陷入了“修昔底德陷阱”。很清楚,中國如何反應,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亞太地區的和平與戰爭。中國如果也陷入這個陷阱,戰爭不可避免,只是時間的遲早問題。

  從一定意義上說,中國針對與美國的關係所發展出來的種種政策話語,就是為了避免陷入這個陷阱。中國的領導層也一直在重複中國並不相信這種陷阱。但是,現實地說,要避免戰爭,光有主觀上的政策話語並不足夠,而是要找到確實的方法來避免陷入這個陷阱。從現實的情況看,正是因為這些具有理想主義色彩的政策話語,並不具備導向任何能夠實現這些理想的工具和手段,一旦形勢惡化,中國感受到外在的“威脅”時,就必然出現另外一個極端的話語。從今天中國各方面所表達的情緒性語言,或者所進行的各種政策爭論時,人們有理由相信,中國也在很快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要避免陷入這個陷阱,中國必須拋棄對美國的理想主義認知,而對其(或者任何一個其它國家)有一個清醒理性的認識。無論是對自己本身的國家利益,還是對他國的國家利益的思考,不能注入任何的理想和人為的感情。越現實,越有可能找到避免戰爭的方法。畢竟,從歷史上看,國家之間也有和平的權力轉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