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屬於巨國模型

http://www.CRNTT.com   2012-08-11 08:48:49  


  中評社北京8月11日訊/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GDP年均增長速度達到9.8%,這一現象被世人譽為“中國經濟奇跡”。然而中國作為其他經濟體很難比擬的特大市場,屬於“巨國模型”,今後能不能繼續維持這種高速增長,社會上存有不同的觀點。中國如何才能再爭取20年左右的平穩較快增長呢?

  中國網發表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文章分析,一方面,在“歷史的新起點”上,將伴隨著一些原來增長過程的“終結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人力資本制約。人口紅利經過頂點之後,將面臨向下的收斂趨勢。與此同時,低成本勞動力相對優勢將逐步消失。二是資源環境制約。特別是由於大宗原材料與能源定價力量的缺失,導致中國在資源博弈的國際市場中處於極為不利的局面。同時環境問題迅速上升,一些地方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已近極限。此外,若幹發達地區原來依靠土地批租方式取得大宗收入支持本地實施發展戰略的模式,也隨著“地皮”限制而難以為繼。三是從生產力物質層面上升到人際關係、生產關係層面的一些制約因素的凸顯。例如,分配關係、財產關係以及所帶來的人際關係、社會問題的矛盾壓力。這種制約往往把我們處理經濟問題的可能邊界與彈性空間大大壓縮,使經濟問題更容易“政治化”。四是原行政、政治體系中某些因素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不適應程度明顯上升。

  諸如此類的各種因素交互影響、綜合作用,將會給中國經濟社會運行帶來很大壓力和制約。比如“潛在增長率”下降、“幸福感挑戰”升級、社會矛盾繼續凸顯等。

  但在另一方面,在中國經濟發展中也存在一些能夠對衝下行因素的力量。

  首先是城市化率的上升所帶來的成長效應。雖然中國城市化率已經達到50%這個標誌性臨界點,但根據其他經濟體的經驗,城市化率要一直上升到70%-80%的區間才會相對穩定下來。這一過程必然會帶動物質產品加上金融資產的資本潛力進一步釋放,以及人力資本、土地資源資本化等諸多潛力的釋放。特別是人力資本潛力,對經濟的繼續上行是非常重要的力量。

  其次,貫徹科學發展觀和走創新型國家發展道路中“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作為國家的大政方針,走創新型國家發展道路的具體落實,將使新興產業發展帶有明顯的高科技化、技術密集等特征,並促進傳統產業也實現必要的升級換代。其中,勞動對象、勞動工具和勞動者等三大生產力要素與科技之間,並非表現為簡單的並列、加總關係,而是在三大要素之上施加一個科技的乘數,科技以乘數作用使生產力升級換代進一步解放,從而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水平。這體現的正是中國的後發優勢,因而也正是維護和支撐中國經濟、社會良性發展的重要希望所在。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