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爭當IMF總裁?新興國家沒戲!

http://www.CRNTT.com   2011-06-14 11:10:17  


 
  在一系列有待解決的問題中,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是重中之重。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下屬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認為,最有能力幫助解決歐債危機的人就是眼下最合適的IMF新總裁人選。至少到現在為止,還很難看到有任何一個獲得普遍公開認可的、明確的新興經濟體人選,可以與獲得歐洲公認、美國默許的拉加德一決高下。也許一些被部分媒體寄予厚望的中國經濟官僚看上去很有勝任的潛力,但中國管制色彩濃厚的貨幣政策和政府干預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幾乎不可能獲得歐美國家的認可。

  貢獻與投票權成正比,出錢多責任重話語權才大

  在反對歐洲人長期坐莊IMF的聲音中,對IMF總裁選舉程序過程公平性的質疑尤為常見。根據IMF的投票規則,總裁不會由向交會費的187個成員國投票選出,而是由IMF執行董事會中的24個代表國投票,其中發達國家占據了半壁江山。

  然而這樣的規定其實無可厚非,作為旨在提供援助的國際組織,出錢越多,責任越重,話語權大也是理所應當。按照IMF規定:認繳了相應份額的成員國即可獲得250個基本投票權。在此基礎上,如果成員國每向基金組織認繳10萬個特別提款權的基金份額即增加1票,形成加權投票權。一個國家的投票權由基本投票權和加權投票權組成。想要獲得更大的話語權,新興經濟體就得承擔更大的責任,而不是光靠呼籲和改變原有的遊戲規則。

  三、引領世界經濟?為時尚早

  新興國家”是什麼沒人說得清

  “新興經濟體”在問鼎IMF總裁的路上一路飈進,但說到何為“新興經濟體”,實際上並沒有明確的定義。人們可能很容易將中國,印度等國家列在“新興經濟體”的概念下論述,但除了中國巴西這樣的GDP大國之外,波蘭,土耳其等經濟規模較小的“新鑽”國家也同屬於新興經濟體。各國之間,無論是在經濟水平,經濟發展模式,還是利益訴求上都存在很大差異。

  具體到每個國家,他們所面臨的經濟問題也是不一樣的。俄羅斯對能源等重工業過度依賴,輕工業反而很弱;印度需要借助基礎設施投資或製造業來保證經濟增長;中國則面臨著經濟結構轉型和促進消費的問題。相比發達國家成熟的經濟模式,新興國家之間不管是在發展模式和理念,還是具體的產業結構方面都很難找到公共的利益著眼點。對於一個缺乏交集的經濟集合體,很難想象會有人能代表得了他們的利益。

  新興國家金融體系混亂程度還在“原始階段 ”

  幾年前在美國的金融危機曾經引起人們深刻的反思,有人將眼光放到了新興的經濟體上,認為他們有望改變全球的金融版圖。這並不現實。雖然新興經濟體的金融產業發展逐漸龐大,但其中最大的幾個經濟體的金融體系卻依舊停留在令人驚訝的原始階段。據《經濟學人》報道,印度,這個有著歷史悠久的資本市場,卻有著十分落後的資本市場,而且常常受到政府諸多指令的阻礙。在印度,大約40%的銀行借貸集中於如農業這樣的“優先部門”裡。對普通市民而言,借貸的主要來源是地下高利貸放貸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