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產油區政局動蕩嚴重威脅中國能源安全

http://www.CRNTT.com   2011-02-28 08:42:44  


  中評社北京2月28日訊/中東北非地區局勢動蕩正成為全球經濟的新震源,動蕩不僅引發國際能源、金融與大宗商品市場的異常波動,而且也為“後金融危機時期”世界經濟穩定復甦增添新的不確定性。中東北非地區占全球石油儲量的57%和全球石油出口量的70%,隨著危機擴散到主要石油輸出國,將進一步推高油價,而這或為全球脆弱的復甦帶來新的不可預知的衝擊,對中國經濟以及能源安全不容小視。經濟觀察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研究員張茉楠文章如是說。

  文章稱,對國際油價的影響有兩個方面:一是對石油供給的影響。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數據,目前所有抗議活動最為密集的國家(突尼斯、也門、埃及、利比亞和巴林)的總產量僅占全球供應量的3.4%。作為OPEC第八大石油生產國,利比亞日均產油160萬桶左右,占全球產量的2%,這與占全球供應量40%的OPEC相比,還不足以對全球供應造成影響,但高盛研究報告也指出,如果動亂持續下去,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就可能升至105至110美元/桶之間,但若騷亂蔓延至沙特等中東大型產油國,油價就有可能創出紀錄新高。

  二是對全球石油運輸的影響。中東地區的石油供應是世界經濟的生命線。埃及的蘇伊士運河更是世界貿易的動脈與咽喉,通過運河的航運噸位占世界石油貿易量的90%以上。資料顯示,蘇伊士-地中海管道將原油從紅海輸送到地中海,日均輸油能力約240萬桶。國際能源署(IEA)預計,如果局勢升級導致管道關閉,將需要使用油輪繞道非洲運輸,使運輸時間延長,並占用油輪運力,有可能推高目前全球運費率。

  近期國際能源機構覆蓋的28個石油消費國以及中國、印度和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召開會議探討國際油價波動問題,儘管OPEC成員國表示,要建立新的全球機制穩定能源市場,改善石油供應以及石油庫存充裕,以滿足市場需求。從供求平衡角度看,OPEC在去年年底決定繼續維持產量目標不變,今年上半年原油產量難以大幅增長,來自非OPEC國家的供應每日大約增加20萬桶,而包括伊拉克產量在內的OPEC常規石油日產量預計將增加80萬桶至3050萬桶。綜合來看,原油供應增量低於消費增量,再加上局勢的動蕩,國際油價將持續高位震蕩。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