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蘇丹走向分裂 殺戮能否停息

http://www.CRNTT.com   2011-01-18 09:04:43  


 
  另一場戰爭是蘇丹政府為了報復反政府力量,縱容阿拉伯民兵襲擊平民,阿拉伯騎兵通常在傍晚發動襲擊,襲擊過後,村莊里的一切被夷為平地,到處籠罩著恐怖氣息。阿拉伯民兵四處出擊,無辜的百姓瞬間就被殺死。人們拋下他們的房屋、田地和牲口,逃往城里的難民營,那里相對安全,但沒有東西可吃。救援機構的人在到達難民營時聽到的幾乎是同樣的控訴,就是阿拉伯民兵是如何燒掉他們的房屋、殺掉他們的親人並強暴婦女的。從03年初開始到現在,據聯合國的數據,蘇丹的武裝衝突已經導致了40萬人的喪生。

殺戮的緣由:族群之間的不認同缺乏消解機制 

  族群分散,國家向心力不強

  我們看非洲地圖,會發現國界劃得十分整齊,因為那是殖民時代西方各國強加於非洲人的邊界。這些前殖民地獨立後,新國家糅合了傳統上對立的種族、宗教、封建土王,原來的中央向心力就不強,在資源豐盛的地方,搞獨立的呼聲往往更高。

  蘇丹雖然國界劃定較早,但族群同樣分散,向心力仍舊不強。 

  民族、宗教、利益的三重不認同

  在蘇丹的不同族群之間,有著民族的區別、宗教信仰的區別、利益訴求的區別,可以說他們方向不同。而國家就像一根繩子,把這些族群拴在一起,每個族群都奔著自己的方向走,又因為拴在一起而相互拉扯,這就會導致衝突。

  要化解這種衝突,只能靠建立民主機制。民主機制可以提供一種新的認同——政治認同,也就是可以讓持有相同政見的人走到一起,儘管這些人的民族、宗教信仰、利益訴求可能都有區別。也就是說,原來以族群劃分,有了民主機制後會變成以政治派別劃分,族群之間的爭鬥,也變成了政黨之間的競爭和輪替。這方面最好的參照就是印度。

  不認同沒有消解機制,反而用專制強壓

  蘇丹獨立後,大部分時間由專制的軍政府把控,不但民主機制未能建立,反而是政府強制所有人都要順從自己的意志,這必然激起反抗。1983年,由於伊朗伊斯蘭革命的影響,蘇丹政府下令取消南方自治區的自治地位,硬要在南方基教地區實行伊斯蘭教法,在南方任司令的加朗一怒之下,率部起義,打響了蘇丹內戰的第一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