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邁出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一大步

http://www.CRNTT.com   2010-10-26 09:03:18  


 
  事實上,IMF雖然在形式上看屬於聯合國下的國際組織,但實際管理和決策在美國,是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金融機構。目前IMF總額為2040億特別提款權,美國持有17.67%投票權,對主導國際貨幣制度具有一票否決權。而IMF條款規定,重要決策須經過85%以上投票權的表決通過。換言之,只要美國不點頭,IMF就無法做出任何重要決策。

  這種格局也讓廣大發展中國家深受其害,一直以來IMF在給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時,往往附加開放市場、體制改革等符合發達國家利益的苛刻條件。最具衝擊力的就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發展中國家向IMF求援時,IMF卻不顧發展中國家的實情,要求其實施財政減縮政策,造成發展中國家更慘重的損失。

  正是基於對IMF解決問題能力的質疑,廣大發展中國家採取了一系列鞏固自身抵抗外界風險能力的措施,尤其是在此次危機中,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因此經受住了衝擊,在全球的影響力隨之有了大幅提升。在這種背景下,剛剛結束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公報有關中國實施互利共贏開放戰略的內容,出現了“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新提法。對此,國內有學者表示,中國之所以選擇此時正式提出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一是從中國自身發展看,客觀上需要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權利。同時,中國現已具備足夠的經濟基礎,有意願也有條件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二是從外部因素分析,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聲音在很多國際事務中日漸不可或缺,許多經濟層面的國際事務,若無中國參與便難有突破。在此背景下,國際社會對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期待也日益看漲。

  文章認為,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長是一個事實,中國理所當然需要進一步參與全球事務,然而從當前的格局來看,需要格外審慎。就全球事務而言,治理就需要制定規範,實質就是一直以來廣大發展中國家提出的重建國際經濟新秩序。以目前的實力而言,人民幣的國際化剛剛起步,離國際儲備貨幣地位還有很遠的路程。而在已有的國際貨幣體系中,歐美的競爭其實際都是左右手互相掰,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現有國際金融體系的架構依然非常堅固。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