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最嚴厲樓市調控為何又現“空調”征兆 | |
http://www.CRNTT.com 2010-09-04 08:09:29 |
調控政策的“動態不一致性” 文章分析,如果探究歷次房地產調控屢調屢挫的原因,就會發現“動態不一致性”的作用“功不可沒”。 “動態不一致性”理論由挪威人基德蘭德和美國人普雷斯科特於1977年創立,他們憑借此說和在真實周期理論上的貢獻榮膺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動態不一致性”誕生於西方國家關於貨幣政策是採取“單一規則”還是“相機抉擇”的爭論之中,它是指決策當局在當期制定和公布的最優政策,到下一期執行時已不是最優的政策,從而,決策當局有食言和放棄以前政策的激勵,這種“事前最優性”和“事後最優性”的不一致就是“動態不一致性”。 歷次房地產調控失靈正是陷入了“動態不一致性”的魔咒。每當房產調控政策執行一段時間後,政府就會發現繼續收緊政策已不是最優的政策選擇,於是乎相機抉擇地逐漸放鬆調控力度,房價由此獲得喘息並卷土重來。 為什麼會產生房產調控的“動態不一致性”?原因主要在於: 一是政策制定者存在“違約”的現實衝動。當政府宣布對房地產進行調控後,如果市場認為未來房價會隨著政府的調控而降低,會向下調整房價預期導致房價下降,此時即使調控政策尚未動搖房價繼續上漲的基礎,但是由於房價已下跌,政府也就失去了繼續調控的動力。這種情況在較早時期的地產調控中容易出現。 二是經濟周期和經濟形勢的逆向發展。調控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存在時滯,其間經濟形勢的變化可能導致初始政策已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這種情形在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表現尤為典型。當幾個月前抑制房地產和股市泡沫的宣傳仍餘音繞梁時,經濟形勢的急轉直下卻又將房地產推上了扶持振興的產業行列。 三是政策實施過程中的反作用力。當房產調控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產業方面各種反饋的壓力時,或是調控政策損傷到政府其他更為重要的政策目標時,會導致調控政策的動態調整和糾偏,這也會導致政策的“動態不一致性”。 長期來看,相機抉擇的調控政策難以達到預期的政策目標,然而卻會帶來較為嚴重的負面後果,最突出的表現是損害政府調控的“聲譽”,增大下一輪調控的成本。經歷多輪調控之後,市場中的利益主體已是博弈的老手,對於政府的調控政策處亂不驚,死扛硬撐,博的就是政策的“動態不一致性”,政府若想取得政策效果,只有在政策力度上不斷加碼,調控成本增加也就不可避免了。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