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會是下一個希臘嗎

http://www.CRNTT.com   2010-05-26 08:50:47  


 
  國內也有很多人把中國的情況和希臘做類比,特別是2009年以來中國地方政府積累起來的債務。這些債務,不僅可能數量巨大,根據各種估算,地方政府總的負債在幾萬億到十萬多億,而且最大的問題是這些債務極不透明。

  希臘的債務,雖然玩了一些花樣,但有心人花點時間,還是能從公開信息中大致估算出總的數量、期限、利率等信息。而中國地方政府以及所屬的融資平台欠了多少債,用在了什麼地方,不可能看得明白。這些不透明的債務,可能占到GDP的多至20%~30%;加上那些公開的中央政府的債務,又是20%;再加上計在資產管理公司頭上的幾大國有銀行改制的成本,又是10%;再算上中國養老體系空賬運行的資金缺口,隨隨便便可能又是30%的隱性債務。把這些明的暗的債務算在一起,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就可以達到GDP的80%甚至更多。所以,不免就有了中國會不會是下一個希臘的問題。

  作為一種擔心,這個問題不是空穴來風。從歷史上看,哪怕最近30年的歷史,中國也不是沒有遇到過很緊急的時刻。很多人現在都不記得,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曾經兩次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請求過貸款,這和亞洲金融危機時韓國的貸款,後來巴西的貸款,以及最近希臘的貸款都是同一種貸款——除了錢,還有其他附加條件的。

  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更經歷了一場慢性的債務危機。缺乏效率的國有企業不僅成為財政的巨大包袱,更借下了巨額的債務,當時幾乎讓中國的銀行體系和整個經濟瀕臨絕境。中國解決那場危機的方式包括:出售國有資產,其中很大一塊是土地;自我免除債務,這主要體現為讓工人下崗,不再提供過去隱性承諾的養老和醫療;借新債還舊債,現在仍然在資產管理公司賬上的數萬億債券,就是一個明證。

  但是,讓中國真正走出那場危機的,還是經濟增長,那場危機所引發的對國有企業的改革和後來的銀行改革,讓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成為可能。存量的債務,在高速的經濟增長面前,幾年之後就不再那麼嚇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