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核心是以人為本

http://www.CRNTT.com   2010-02-07 08:48:03  


關注民生已經不再是應對經濟危機的權宜之計,而是一種執政理念切切實實的升華。
  中評社北京2月7日電/胡錦濤總書記日前在中央黨校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專題研討班”上做了重要講話,強調必須毫不動搖地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不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使中國發展質量越來越高、發展空間越來越大、發展道路越走越寬。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偉大成就。然而,中國的經濟增長從增長機制的層面來看,是粗放投入式的;從增長路徑的層面來看,又是外延型和邊際遞減的。

  《東方早報》刊登宏觀經濟分析師劉濤文章表示,這種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低質量、低效益”為標誌的增長,只是在低水平基礎上不斷簡單重複,使中國企業失去前進動力,長期停留在國際產業鏈的中低端。隨著時間推移,相應的弊端不斷浮現,如對國內外資源無止境的索求,對歐美出口市場的嚴重依賴,對生態環境的肆意破壞;隨著時間推移,城鄉不平衡、區域不平衡、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等一系列矛盾也日益顯現。最令人疑惑的莫過於,在中國經濟增長亮麗光環的背後,隱藏著的卻是東南沿海農民工收入多年零增長的事實。

  文章稱,在多數人心目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無非是擴大內需、產業升級換代、加快自主創新、發展現代服務業,以及走節能減排和低碳經濟之路,等等。這些具體內容當然非常重要,是中國邁向現代化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然而,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理解若僅止於此,本質上並未超出“唯GDP論”的局限。因為衡量標準仍然是純經濟學意義上的GDP增長率或投入-產出比,並未與居民福利水平直接掛鈎。換言之,這並沒有讓我們走出發展目標的迷思——經濟發展到底是為了什麼?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