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陳季冰:G20是中美峰會

http://www.CRNTT.com   2009-04-03 06:17:34  


 
  過去10多年來,來自西歐發達國家的資本大量湧入東歐,在短時間內推升了東歐的房地產和資本市場,致使東歐國家的名義財富快速增長,掩蓋了它們本國經濟並未像勤勞的中國那樣創造多少真實財富的本質,東歐的勞動生產率也沒有得到與GDP相匹配的同步增長。一旦危機降臨,西歐的金融機構和企業及個人投資者為求自保不得不抽回資金,把很大程度上是由“財富效應”吹起來的光鮮的東歐經濟立刻打回了原形。由此可以看到,東歐危機的根源在西歐,要救東歐,西歐必先自救。反過來看,以東歐經濟這麼小的體量,如果世界經濟不能止跌回穩、西歐經濟不能扭轉下滑,它又怎麼可能獨善其身呢?如此,救與不救又有什麼本質區別呢?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東歐國家本身將承受嚴峻考驗和巨大痛苦,並將加深對西歐鄰國的不信任感,從而為下一步的歐洲一體化進程製造更大的障礙。

  這就是全球化的雙刃劍在歐洲內部造就的脆弱的依存關係。那麼,在更高的全球層面上,各國又呈現出怎樣的一種依存關係呢?

  針對這個問題的評論可謂汗牛充棟,我不想在本文中再多贅述。概言之,當前世界經濟的最顯著特征就是窮國過度生產和儲蓄,富國過度消費和透支,而窮國又將這種過度生產和儲蓄掙來的辛苦錢借給富國,使富國得以維持這種過度消費和透支,而這又是窮國保持出口和經濟高增長的前提……進而得以繼續維持這種嚴重失衡的全球經濟增長模式。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美國與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之間的雙邊經濟關係正是這種失衡增長模式的典範。

  之所以上述這種看起來極不合理的模式能夠維持那麼長時間,主要的原因在於:一方面,發達國家擁有領先的科技,在一定程度上以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彌補了民間資本積累不足的缺陷;更重要的是,發達國家是全球金融市場不可撼動的執牛耳者和規則制定者,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令人眼花繚亂的高度複雜資本市場及其衍生產品確保了世界各地的資金源源不斷地流入發達國家。從這個意義上看,與其說東歐是全球化的受害者而中國是全球化得益者的話,倒不如說東歐是被高估而中國是被抑制了。同樣是整體經濟實力尚不足以與發達國家匹敵的發展中經濟體,東歐的“受害”源於提前享受,中國的“得益”來自刻意節儉。

  失衡的全球化經濟依存關係終究難以永遠維繫,爆發於2008年夏的金融海嘯終於剪斷了這一不合理的循環鏈條。目前的狀況是:發達國家因金融泡沫的破裂而變得沒錢了,發展中國家因發達國家沒錢購買而失去了市場——因為美國買不起,所以中國賣不出;因為中國賣不出就不能繼續儲蓄,所以就不能更多地購買美國國債;於是美國就更加買不起……整個循環完全倒轉過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