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粵港澳超級樞紐成形 香港能有作爲

http://www.CRNTT.com   2009-02-22 11:26:51  


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會輕易被取代
  中評社香港2月22日訊/資深媒體人鄭漢良今天在《中國時報》發表文章“粵港澳超級樞紐成形”,作者認爲“粵港澳正朝著組成一個超級區域樞紐的方向發展,香港或許未能一下子取代紐約,但至少曾蔭權的大香港構思,並非那麼的不切實際,問題是香港在這個未來的超級區域樞紐中,能否保有多元化的特色,持續吸引各式各樣的人才。”文章内容如下:
 
  還記得,香港特首曾蔭權在二○○七年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說過香港需要擴充人口至一千萬人,方可與紐約和倫敦看齊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嗎?《金融時報》另闢專文形容曾蔭權人多好辦事的概念落伍,香港的社會和環保活躍分子揶揄他不切實際。但隨著粵港澳三地政府這個星期五確定加強相互融合,增進人與物的交流後,曾蔭權夢寐以求的“大香港”或許未能實現,但一個由粵港澳組成的大珠江超級區域樞紐Mega-reginal hub卻逐步成形,且據《創意階級》系列作者佛羅里達的理論,在目前的金融海嘯之下,一個人口眾多及經濟多元化的超級區域樞紐,可能最快走出谷底。曾蔭權的構思,可能並非那麼落伍。

  金融海嘯引發了不少極具爭議性的課題,例如很多人已在探討後美國時代即將到臨,美籍印度裔的哈佛學者薩卡里亞寫了一本《後美國的世界》,在學術界掀起了辯論,加拿大《多倫多地球與郵報》最近一篇文章的標題是“再見,華爾街。你好,浦東”。不少人似乎都等候金融海嘯為這個世界重新來個“大洗牌”,看看最終誰是大莊家。 

  歷史告訴我們,長時間的全球經濟衰退,的確會引起洗牌效應,國際金融首都也的確會因此而搬家。薩卡里亞說,近代歷史的第三次洗牌效應已經開始發酵;最近兩次是西方世界在十五世紀的崛起,以及十九世紀美國冒起成為全球經濟強國。但如果因此認為中國即將取代美國,或浦東取代紐約成為全球金融中心,佛羅里達說,恐怕未必,更非指日可待。 

  佛羅里達在最新一期的《大西洋雜誌》撰文指出,近代歷史顯示,國際金融中心搬家的周期性,猶如地層移動之緩慢,例如阿姆斯特丹是十七世紀世界金融中心,但倫敦要等到十九世紀初才能取代其地位,紐約也要到了二十世紀方可雄霸天下,原因是金融中心的抗衰老能力非常頑強,美國早在十九世紀末已經超越英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系,但紐約要等到二次大戰後才能取代倫敦,甚至到了現在,倫敦的若干經濟活動還領先紐約。今天的東京、香港和新加坡都是重要的金融中心,但規模及影響力則遠遠落後紐約和倫敦。 

  華爾街經過這次金融風暴後,不少專家都認定紐約必將元氣大傷,但佛羅里達發現,大紐約區依賴金融業的程度,非如一般人所理解之深。在紐約從事金融行業者,只佔就業人口的百分之八,遠低過伊利諾州布明頓市的百分之二十八;甚至連內布拉斯加州的的奧哈馬市和俄亥俄州的科侖布市,從事金融業的人口比例,都比紐約市高。原來要成為一個世界金融中心,不但要擁有優質的銀行、律師、會計人才,還必須具有多元化的經濟活動和社會架構。紐約之偉大不只是它是金融中心,它還擁有一個龐大而多元化的創意階級,包括時裝設計、音樂家、電影導演和表演藝術家等。 

  佛羅里達進一步指出,世界各地正進行超級區域樞紐的整合,將鄰近的城市和市郊,組成一個聚集各式各樣人才和經濟活動的樞紐,一如波士頓、紐約和華盛頓組成的走廊,或中國的北京與上海之間的走廊,或印度的邦加羅爾與孟買之間的板塊。他認為,全球為數四十個類此的超級區域樞紐,居住了世界百分之十八的人口,佔了全球三分之二的經濟生產,其創意的版權註冊,更是全球的九成。超級城市越大,人口越多,根據佛羅里達的“城市新陳代謝”理論,這個城市的創意和財富則越豐富,像紐約的金融和傳媒、洛杉磯的電影和音樂以及矽谷的高科技,都是新陳代謝率高的地方。紐約的金融中心地位,根據佛羅里達的理論,在可見的將來都不會被其他城市所取代。 

  粵港澳正朝著組成一個超級區域樞紐的方向發展,香港或許未能一下子取代紐約,但至少曾蔭權的大香港構思,並非那麼的不切實際,問題是香港在這個未來的超級區域樞紐中,能否保有多元化的特色,持續吸引各式各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