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台灣要不要加入降息競賽

http://www.CRNTT.com   2008-12-08 15:56:44  


臺灣在金融海嘯面前,能維持利率穩定嗎?
  中評社香港12月8日訊/臺灣《聯合報》今天登出社論“台灣要不要加入降息競賽? ”文章認爲,台灣初步選擇了“保持冷靜”,是正確的。文章内容如下:
 
  金融海嘯肆虐,世界經濟以超乎預期的速度緊縮,讓向來應以“穩定”著稱的各國“中央銀行”,掀起近乎瘋狂的降息競賽,力抗經濟衰退。目前看來,台灣初步選擇了“保持冷靜”,這是正確的;並期望五度獲得全球金融雜誌A級最高評價的“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繼續以穩健的雙率政策,引領台灣面對嚴酷的經濟挑戰。

  這一波全球大降息,始自十月歐美六大央行聯合降息;之後,各國相繼積極行動,兩個月後除少數地區如冰島外,官方利率幾乎全面下調,且降息手筆大,累積降幅多逾四碼(一碼是零點二五個百分點)。例如僅上周四這一天,就有五家央行降息,包括經濟規模逾十二兆美元的歐元區及近三兆美元的英國;稍早不久,中國大陸也採取了十年來最大降息行動。相較之下,同期間台灣降息四次、調降三碼半,貨幣政策似顯保守,也引發央行將加速降息的預期,並對將在本周開會討論的央行構成了龐大的壓力。

  在經濟全球化下,各國經濟的連動性加深,而且相互影響,讓貨幣政策的傳染性更強,形成了所謂的降息競賽;處此經濟進入深度惡化、長期衰退的非常之期,早做比晚做好、多做比少做好,央行的壓力是必然的;以台灣現行利率水準、物價及經濟情勢而言,也確還有降息的空間。但如何運用這有限的降息空間,就不是比快、比多的問題,要評估自身及實體經濟指標的變化,找到自己的節奏,不然還沒到終點就已筋疲力竭。過去兩個多月,金融情勢危急,全球央行必須以協同的貨幣政策,為血崩的全球經濟止血;如今,險峻情勢依舊,但已稍緩,方向也不同,貨幣政策自當需有不一樣的考慮。

  這些考慮至少包括四個面向,第一個是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一般來說,降息要半年以上才看得到效果,但市場多立即以上漲表達歡迎,因為資金成本降低,可以鼓勵消費、投資,提振景氣。但是,近來市場對愈來愈大手筆的降息政策,卻是反應愈來愈冷淡,凸顯了貨幣政策的效果愈來愈不被期待。這正是貨幣政策的限制,因其效果與需求正相關,當經濟活動收縮,貨幣乘數效果跟著下降;如果需求微弱,即使名目利率降到零,也不會什麼效果,日本是最常被提到的例子。

  一舉降息七碼的瑞典央行就坦承,大幅降息是因為貨幣政策已不像過去那麼見效,不得不加大劑量。但是,降息有其極限,因為名目利率不會是負數(代表存款人付息銀行、銀行付息給借款人),大力度的降息也代表未來的降息空間縮小,而將升高市場對經濟前景的疑慮,經過自我實現的強化,例如大力節食縮衣以度景氣寒冬,反可能將經濟導入通貨緊縮的惡性循環。這就是第二個面向要關注的,貨幣政策的運用不只是數字,亦須考慮對消費者信心的衝擊。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最近直言,傳統的利率政策正受到限制,暗示他將加強運用非傳統的貨幣政策手段,亦即不再完全依賴降息。

  第三個面向是台灣經濟的差異性,降息過頭的傷害性大於其他“國家”。舉例來說,大多數人同時擁有存款、貸款,降息會讓存款收益減少、但降低借款負擔,在存、放款相當的“國家”屬中性,在舉債消費的經濟體則有正貢獻。但台灣不同,逾廿六兆元的總存款餘額足足比放款多出八兆元,降息負效果不小,惟考量多數借款人是可創造就業的企業,具外部性,適度降息的正貢獻仍可大於負效果。只是,這個界線不容易劃;當貨幣政策效果漸弱、犧牲存款收益可能帶來緊縮消費的反效果時,更要小心。

  另一個要提醒央行的,就是貨幣政策運用的一致性了。彭淮南領導央行十一年,獲得國際高度評價的關鍵之一就在於“穩”,不為追求短利而飄忽不定,令政策具一致性,也讓市場相信央行說得出、做得到。值此險波惡浪,正是展現這個特質的時刻了。 

  (來源: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