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月刊:中國國民黨深層危機與未來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4-05-04 00:05:01  


 
  我始終認為,台灣目前的政治格局會走到此一局面,最核心的因素其實必須從美國在台灣的角色索解。這意思包括了兩個層面,一個是客觀的地緣政治所造成的整體台灣的處境,其中包括了從冷戰時期開始,台灣的安全被迫依附在美國身上,乃至延伸到目前台灣的處境。當然,這也包括美國霸權力量基於控制地緣優勢的力量投射,從未給予台灣自主的空間。這個層面論者已經很多了,不需要再多所辭費。這裡我想談的其實是另一個層面,也就是台灣從二戰結束後這幾十年間,在文化、心理、社會層面上從未真正“去殖民”的問題,而且不衹沒有去殖民,更在台灣走上了“本土化”過程之後,因為特殊的政治處境,反而展開了另一場“再殖民”的過程,因而出現了如今的怪現狀。

  二戰之後,西方的殖民體系紛紛崩潰,許多殖民地獨立,也在世界各地展開了去殖民的浪潮。而台灣作為一個曾經的殖民地,它的歷史軌跡是比較特別的,它不像許多殖民地的獲得獨立,而是被交還給了原生母國,最特別的是這個原生母國還和殖民國打了一場生死之戰,並在交還原生母國之後沒多久,就又和原生母國的絕大部分土地隔絕了幾十年,並且在這段隔絕期間,基於冷戰對抗的安全理由,實際上成為了美國的附庸,某種程度上接受了來自美國的軟性殖民。台灣的這種歷史處境的確是獨一無二的。就以歷史處境比較類似的韓國來說,當它從脫離日本獨立,到後來因為韓戰而被動納入美國保護,成為另一個被美國軟性殖民的國家,無論如何,它畢竟曾因為去日本殖民的過程,而展開過一段轟轟烈烈的去殖民運動。在韓國,反日是發自骨子里的,可是同樣作為日本殖民地的台灣,卻從未發生同樣的去殖民運動,這當然是很特別的。

  台灣不衹不曾發生針對日本殖民的去殖民化運動,相反的,卻在某種程度上把原生母國當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外來殖民者,在某些人眼中,光復台灣的國民政府卻變成了“外來政權”,這恐怕是最詭異的地方。也因為這種詭異的轉移,讓台灣曾經接受日本殖民的人,居然產生了對日本的依戀感。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的一種移情,使得台灣可以很平順地接受了美國這個新殖民者,並在對比於原生母國時,產生了一種錯覺,從而將所謂的獨立的願望與再殖民形成了詭異的連結,“本土化”變成了“去中國化”,“去中國化”又與接受美國的“再殖民化”劃上了等號。一些人將“本土化”與“獨立”界定為脫離原生母國的努力,同時為了能夠更快地達成此一願望,轉而高度認同新的殖民國,遂成為了目前台灣這種怪異的再殖民現象。在我看來,我們似乎也衹能從這樣的脈絡來觀察,才能合理解釋,為什麼在台灣的本土化浪潮中,產生的並不是去殖民運動,反而是“去中國化”運動,並自願讓台灣追求獨立自主的想望,轉換成對美國更強烈的依附感。

  近二十多年來,任何熟悉台灣政治變遷過程的人都會知道,台灣正在進行的乃是一場與中國相分離的運動。可以說,台灣所謂的主流民意,就是圍繞著這個分離運動堆砌起來的。可是按照我的理解,由於台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之後,事實上從未進入任何去殖民的過程,相反的,光復後來到台灣的國民政府與國民黨,在某些人的認知裡,最先的角色反而是變成了,或被塑造成了殖民者,這種由原生母國卻突然反轉成殖民者的扭曲,構成了台灣社會心理的第一次變形。隨後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本土化這個概念與再殖民化的等同,遂使得去國民黨這個“奇怪的殖民者”轉型而為“去中國化”運動,而殖民者又變成了從未統治過台灣的中共,於是反國民黨變成了“反中”,這也就是說“反中”變成了台灣去殖民的替代物,而分離運動卻變成了實質上的再殖民運動。於是,存在於台灣獨派中,始終若隱若現的想要把台灣變成美國的第五十一州,這種想法便可以理解了。不管想要變成美國人的獨派有多少,但美國對台灣的宗主地位,恐怕是民進黨乃至綠營群眾很普遍的默會之知,大概是無可否認的事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