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月刊:台灣核能利用爭議的未來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24-02-26 00:02:17  


 
  (一)由民間“反核”聲音演變為社會運動(1980-1986)

  台灣民間“反核”聲音雖從興建第一核電廠(簡稱“核一”)時就有,但真正形成一定規模的“反核”運動是在1979年3月美國三哩島核洩露事故後,適逢台灣當局推動建設蘭嶼核廢料貯存場及第四核電廠(簡稱“核四”,下同)。台灣黨外運動人士及後來成立的民進黨都積極與台灣“反核”環保團體及民眾合作,推動“反核”運動與政治轉型融合,試圖將“反核”塑造為對抗國民黨威權統治的“旗幟”。受1986年蘇聯切爾諾貝利核災事件影響,台灣“反核”聲音高漲,“核四”建設預算被台灣當局立法機構凍結。1986年9月民進黨成立,同年11月正式將“反核”寫入黨章,明確提出“反對新設核能發電機組,積極開發替代能源,限期關閉現有核電廠”。這一時期,台灣民間“反核”聲音逐步演變為有政治力量推動、有一定民意支持的社會運動。

  (二)“反核”運動演變為政治議題(1987-1999年)

  1987年7月,台灣當局解除“戒嚴”,政治禁忌逐漸消除,各種社會運動蓬勃興起。1988年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等台灣環保組織開始進行民間“反核”串連,“核四”廠址貢寮地區民眾也成立“鹽寮反核自救會”,開啟“反核”運動的街頭抗爭活動。1992年6月,台灣當局立法機構通過解凍“核四”預算案,開始後續規劃興建,又拉開新一波“反核”運動的序幕,促使核能利用議題發酵為政治議題。1992年12月第二屆“立委”選舉中,民進黨獲得51席,讓“反核”團體及民眾覺得通過支持民進黨經由“立法院”預算審查達到停建“核四”成為可能。1994年7月,台灣當局立法機構通過“核四”8年1125億元(新台幣,下同)預算,隨即民進黨發起“核四公投、十萬簽名”活動〔1〕。1999年3月,“核四”正式動工,民進黨聯合環保團體舉辦“反核”大遊行,由民進黨主席林義雄擔任總領隊,發表“台灣承受不起任何一次的核能災變”聲明。自此,在台灣朝野政治勢力操弄下,核能利用由原本的環保民生議題逐步演變為政治議題。

  (三)政治惡鬥致“核四”淪為犧牲品(2000-2015年)

  2000年民進黨執政後隨即宣布“核四”停建。2001年1月,台灣當局司法機構“大法官”作出第520號解釋文,稱“核四”停建屬於重要政策變更,當局行政管理機構未事先向立法機構提出報告而片面宣布停建“核四”,與“憲法”規定不符〔2〕。2001年的1月31日,台灣當局立法機構通過“核四”復工續建決議案。此後,2003年民進黨推動“反核公投”,雖最終未能成行,但催生了“公民投票法”。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發生後,面對民進黨煽動起來的“反核”浪潮,國民黨當局於2013年2月提出通過“公投”解決“核四”難題,最後也不了了之〔3〕。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