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 |
中評大咖講書:王春新論香港新思維 | |
http://www.CRNTT.com 2021-07-14 00:08:01 |
所以,香港的“超級滯脹”就是經濟低增長和高樓價、高通脹並存的情況。這應該說是跨越經濟社會、民生政治各方面的一個結構性難題,也是香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巨大障礙。我的書也是從這個方向出發,回答了香港所謂的衰落的問題。我認為,有三個情況是需要注意的:其一,香港的衰落是相對的,比如說跟深圳比或者是發展比較快的地方比,它是一個相對衰落,但如果跟歐洲美國來比,香港經濟還是有一定的增長速度;其二,香港的衰落不是全方位的。香港在金融、投資、法律和人才各個方面仍然是亞太地區首屈一指,所以我最近提出了“三元經濟”,也是想進一步解答這個問題。其三,香港真正衰落可能要經過很長的歷史時期;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能夠做出戰略上的調整,能夠做好各項工作,衰落可能就會停止,香港就會浴火重生、再創輝煌。 因此,我在本書中主要講了“八大新思維”:保護居權、激勵創新、提升金融、促進投資、深化合作、扶持青年、保護社會和制度創新,我簡單給大家報告一下這八個方面的內容。 解決香港居住問題——“雙軌制” 第一,保護居權。我把住房問題放在第一位,因為我們講的滯脹雖然是一個經濟現象,但是更多的是一個房屋問題,是高樓價泡沫形成的。所以我就談到了關於香港房地產模式的缺陷,這個缺陷我是將其擺在全球範圍來看。全球的房地產模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歐洲美國模式,這個模式包括了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其實是市場經濟的模式,土地供應都是市場,但是它會讓稅收來調控樓價。它有兩種稅收,其中一種就是房產稅,每年一般是樓價的1%~3%。 第二種是新加坡模式,是由政府提供住房為主的模式。大概有接近九成的房屋都是政府提供,私人住宅只占到10%左右。以上兩種模式都是以居住為本、注重實體經濟的模式。 第三種模式就是香港模式,也稱為投資/投機主導模式。政府主要控制土地供應,目前為止是比較差的一種模式。我計算過,美國從1890年到現在,樓價基本是跟通脹走的,而在這120年時間裡面,美國的人均GDP增加了4倍以上。當樓價跟通脹走的時候,實際收入就可以改善居住條件。另外,美國房地產對經濟增長的推動是非常厲害的。過去100多年,很多人認為美國經濟增長是靠創新,創新當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消費,特別是房地產消費。歐美國家的房地產叫實體經濟的房地產,它能夠真正帶動60多個行業的發展,它是以實體經濟呈現,而不是以虛擬經濟。現在美國的房地產及相關行業占到美國經濟比重32%左右,是美國製造業的3倍,金融業的5倍。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