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藍青年軍李昶志:國民黨走上街頭是必然

http://www.CRNTT.com   2020-07-06 00:08:59  


高雄市青工總會副總會長李昶志。(中評社 蔣繼平攝)
  中評社高雄7月6日電(記者 蔣繼平)針對“立法院”抗爭後是否呈現國民黨未來路線發展走向,曾任前主席洪秀柱青年核心幕僚的高雄市青工總會副總會長李昶志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江啟臣身為代表改革派的黨主席,勢必得挑戰既有權力架構,江上任後黨內也一直有架空中常會的討論存在,青壯派藍委也有認知到這種情況,“立院”抗爭應該也是有這種味道,也釋放“我就是要做、和過去不一樣”訊號,未來走上街頭也是必然,這才符合潮流。

  李昶志,1988年生,高雄人。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博士生。現任高雄市青工總會副總會長、國民黨黨代表、候補中央委員。曾任國發院院長特助,參與過洪秀柱2016大選擔任競辦發言人、韓國瑜2020大選擔任隨行發言人。

  針對藍委“立院”抗爭,李昶志表示,國民黨歷經四年在野後總算從執政黨轉換成在野的心態來進行議事攻防,終於懂得進化,當然也與換了新黨主席江啟臣有關連,沒有江也不會有“立院”黨團進化與升級。江啟臣是中生代,且是國民黨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黨主席,從高雄市長補選徵召在地年輕市議員李眉蓁,黨的形象開始改變都是連貫性的。

  國民黨發起抗爭是否意味未來要走街頭路線?李昶志認為這是必然的,畢竟國民黨創黨精神就是四處奔走喚醒民眾,既然“國家”變成民進黨一黨專政,黨主席帶大家走上街頭抗衡才能把想法真正訴諸民眾,民眾才會真正發現國民黨蛻變。“立院”黨團過去頂多就是退席抗議,但現在是嘗試抗爭,代表都是可以調整的。

  李昶志引述孫中山說過“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當社會潮流在改變,國民黨那就要改變,而且過去泛藍民眾與基層黨員對國民黨都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不滿,也會支持改變路線付諸實際行動。

  至於江啟臣是否有領導危機,李昶志認為這是兩回事,藍委在“立院”抗爭就是要展現“我就是要做,和過去不一樣”因此這一場抗爭看的出來藍委們都很興奮,充分想要去做這件事,江啟臣也是事後知情才到。應該是指江啟臣正在調整黨內的權力架構,因為這些架構導致決策出了狀況,但這不能視為領導危機。

  李昶志指出,從江啟臣上任後,黨內群組確實有在討論找青壯派是否要架空中常委,因為經歷幾次敗選,確實要檢討黨內權力架構,檢視黨代表、中央委員、中常委人選是不是符合黨的理念、即符合現代社會潮流。中常委除了這一、兩屆加入的民意代表,還是有許多資深中常委存在,雖然希望廣納各界意見,但長期來說選舉出身比較少,所以造成中常會決議和外界期待不符,中常會必須改革,必須是實際了解地方生態的人。

  李昶志觀察目前“立院”黨團和中央黨部走比較近,中常會有點獨立出來,似乎有點區隔開來。他說除非中常委抗爭,不然所有提案都是拍手通過,甩不甩都沒差。

  李昶志認為中常委需要調整這件事,從換柱(2016大選原本提名洪秀柱,改為朱立倫)事件來看,提名後又換掉這樣決策對嗎?譬如地方黨部直選,提議通過也沒作用,很多仍是中央任派。若決策機構出問題就要改變與調整,或許就是這些人造成腐敗,現在青壯派“立委”有點了解狀況後,所以當然要挑戰結構,也希望中常委了解現況。

  對於黨內大老的支持,李昶志認為,江啟臣日前邀約歷任黨主席餐敘,只有朱立倫、洪秀柱、吳伯雄出席,當天飯局是蠻和諧的,出席的前黨主席也給很多建議,也願意在高雄補選給予人手與幫忙。代表願意支持江的也有,看起來就一半一半。另外縣市黨部自籌經費後,就變成中央與諸侯的關係,沒有給資源指揮也困難,過去的黨主席也都遭遇過,所以較無法集體大作戰,但目前也看不出甚麼太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