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兩岸關係發展 新環境與新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20-04-27 00:09:41  


 
  二是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民間力量被扼制。往來兩岸之間的台商、台幹、台生及其家屬原本是促進兩岸交流交往發展的最佳推動力。但是民進黨當局的政策取向卻是要這部分往來兩岸最頻繁的群體“選邊站”。

  針對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顏建發建議民進黨當局“可利用此一時機,通盤檢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與健保制度,甚至進一步規範紅媒、懸掛五星旗等”。“台灣守護民主平台會長”秋文聰也認為“現在是推動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將北京推行的‘台胞居住證’措施納入規範管理的好時機”。⑧民進黨“立委”林俊憲近日也提出要提案修改“健保法”,針對一年在島內沒有住滿183天、也沒有島內納稅紀錄的人將調整繳納費率。除非本人提出相關證明,否則保費將由原本的749元新台幣的最低保費調漲為1.2萬元新台幣。⑨而其他島內政黨或學者目前在建議修改的涉及兩岸的相關“法規”還包括了“時代力量”列入“立法院本會期最優先法案”的“廣電三法反紅媒法案”、“大陸籍配偶應比照外籍配偶必須放棄原國籍”、“持‘依親或探親入出境許可證’的大陸人士納保已逾越健保法的‘居留證’規定”等,無一不是要縮減與大陸有關的台胞台屬的待遇。再加上之前“反滲透法”的影響,“兩岸族”難有發聲空間和勇氣。

  (二)“台獨”活動出現新形態對兩岸關係發展形成威脅

  從李登輝到陳水扁,再到蔡英文,“台獨”活動經過20多年的演變,已經發生了轉型,追求目標不再是“把‘中華民國’變更為‘台灣共和國’”,而是通過“變更‘中華民國’內核”完成“台獨”。“內造台獨”就是要台灣地區內部構建“‘國家’形態”,並在相關法律層面逐漸改變“中華民國”內核,進而實現完全意義上的“台灣國家化”。目前島內的政治體系、教育體系、輿論體系幾乎都是基於“兩岸兩國”的定位,特別是通過下自村里長而上至所謂“總統”的各種選舉活動,台灣社會在政黨政治與選舉政治的影響下已經形成了“台灣‘國家’化”的氛圍,連自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在任“行政院長”時都聲稱“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必另外宣佈台灣‘獨立’”⑩。

  值得注意的是,蔡英文在2020年選舉期間著力打造的“‘中華民國’台灣”的自我政治定位就是“內造台獨”的外沿。從陳水扁的“‘中華民國’是台灣”到蔡英文的“‘中華民國’台灣”本質上就是在不“修憲”、不“公投”的前提下變更“國號”。而蔡英文的高票當選說明目前台灣社會大多數人是接受這種自我定位的。此外,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的選後民調顯示,有53.3%的民眾認為蔡英文是維持現狀的“現狀派”,與2016年5月蔡英文第一任期的10.6%相比,暴增了42.7個百分點。而島內民眾認為蔡英文是“獨派”的則由2016年的61.9%下降到32.7%,下跌了29.2個百分點。⑪這種民意的變化說明了“台獨”的新形態更加具有欺騙性。而隨著民進黨的連任,這種“內造台獨”出現了長期化、法制化的跡象,甚至被披上了“民主”的外衣。

  目前,整個台灣社會正處於“經濟脫中”、“文化去中”、“民意恐中”的漩渦中,並導致了兩岸關係對抗發展且不斷升級。良好的社會氛圍和民意基礎是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石,而目前島內民眾對大陸的各種誤解和疑慮在短期內還難以消除,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此次民進黨處理新冠肺炎疫情的手法更加深了兩岸之間的隔閡。再加上“內造台獨”這一“台獨”新形態的欺騙性和危害性,台灣社會的整體生態不利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向縱深推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