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重新評價施琅統一台灣的重要性

http://www.CRNTT.com   2020-02-22 00:06:08  


  中評社香港2月22日電/中國社科院中國歷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李理博士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2月號發表專文《新時期重新評價施琅統一台灣的重要性》。作者認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目標,是二十一世紀中華民族復興的關鍵所在。現今台灣當局已經完全不顧歷史及現實,進行全方位的“去中國化”,在台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兩岸目前的現狀與“鄭氏”時期十分相像,故施琅將軍“因剿寓撫”以武逼和的統一方式,非常值得兩岸借鑒與學習。所以我們要重新評價施琅統一台灣的重要性,增強我們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信念。文章內容如下:

  1661年鄭成功收復台灣與1683年施琅將軍統一台灣,是對台灣歷史發展走向造成深遠影響的兩次軍事行動。鄭成功作為收復台灣的民族英雄,其歷史地位得到了極高的評價。而施琅作為清朝統一台灣的主將,則始終未能得到應有的肯定。在對施琅的評價中,首先應該弄清楚的是清朝與台灣鄭氏的戰爭性質。鄭成功去世後台灣“鄭經集團”已經變成分裂割據勢力,所以施琅與台灣鄭氏之間的戰爭,在性質上是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的正義戰爭。台灣在地緣上是中國大陸的離島,在歷史上一直以中華王朝帝國邊緣的一部分而存在。十七世紀隨著西方殖民者東漸,由於其背靠大陸面向太平洋的地緣位置,開始成為海盜及西方殖民者的蝸居地,也開始其重要的變更時期。特別是施琅將軍統一台灣,使台灣從不被重視的地緣邊緣地帶,正式納入“大清帝國”的疆域版圖內,並建制進行長期有效的統治,完成了台灣作為中國領土近代國際法上的主權實踐。在福建晉江市施琅紀念館中,有這樣一副對聯:“平台千古,復台千古;鄭氏一人,施氏一人。”有學者認為“鄭成功收復台灣,作為反清復明的基地,乃立足於中國的統一;而施琅之平定台灣,實現國家統一,祇是這個統一中國的統治者是愛新覺羅氏的清政府。但是站在整個中華民族的立場來看這一問題,其實質並沒有什麼兩樣”。①筆者認為這祇是歷史研究者個人的觀點,如果從大的歷史觀、國際法的視角、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角度來看,兩者之間有著質的不同。

  一、“革命史觀”及特殊的“兩岸關係”帶給施琅評價的負面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建立後長期的“革命史觀”,早期僅正面宣傳鄭成功擊退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的事蹟,對鄭成功後人在台灣的統治及傾向偏安,作了忽略;對施琅也鮮有著墨,祇在提及鄭成功時才略帶說明。自從具有“台獨”傾向的民進黨籍陳水扁於2000年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以後,大陸官方出於對宣傳“統一”的考慮,才大規模正面評價施琅,稱其為維護國家統一的英雄,而民間往往對施琅評價具有爭議甚至有負面評價。造成這種不正確的評價當然有各種因素,但筆者以為主要是由於大陸長期的“革命史觀”及海峽兩岸特殊的“兩岸關係”所造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