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智庫:“一帶一路” 日本學者怎麼看?

http://www.CRNTT.com   2019-12-24 00:12:37  


加茂具樹教授
 
  二,訪談對象:加茂具樹(慶應義塾大學綜合政策學部教授、東亞研究所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日本國際論壇上席研究員)(訪談地點: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西會議室)

  問:薛力;  答:加茂具樹

  1.中國在2013年9月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主要原因(dynamic)是什麼?

  在日本看來,主要是政治方面的原因。因為在經濟方面,胡錦濤時代也有類似的政策,如西部大開發。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有政治原因,當然也有經濟原因,如果說哪個更重要,那最終還是經濟吧。經濟方面主要是對內,為了促進經濟發展。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後導致世界性經濟增長大幅下滑,為了應對國內經濟壓力,中國用擴大內需的政策來加以應對。而在政治方面,習近平總書記上台後,在外交方面需要一個項目(政策),將這種基於國內的經濟需要擴展到國外。

  2.“一帶一路”已經差不多6年的時間,您覺得“一帶一路”的主要優點和不足分別是什麼?

  優點是為“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資金,以及中國與這個國家在基礎設施,如鐵路與高速公路的連接。

  不足是沒有統一的戰略規劃,(而且)“一帶一路”是(出於中國)國內的需要,但在各個國家投資的(中國)企業不是為了國家的發展,而是為了企業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從對象國來說,需要的東西不足,不需要的東西太多,比如說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儘管他們沒有明確這麼說。還有印度南面的小島國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口,當地人真的需要嗎?可能將來會有用,但這個港口離中心市區那麼遠、規模那麼大,當地國家不太需要。

  總的來說,“一帶一路”在落實的過程中沒有滿足對象國的需要,主要是為了(滿足中國的)內需。

  3.中國與日本把泰國的東部走廊作為第三方合作項目,現在有什麼進展嗎?

  日本國內媒體很少有這方面的報道,對普通百姓來說沒有這方面的資訊可瞭解。(我覺得,迄今為止)效果是雷聲大雨點小。日本的企業(並)非國有,即使政府說這是很好的項目,但如果出問題,誰來負責?這個問題是不清楚的。

  薛:中日之間曾經達成“建立戰略互惠”的共識,現在的情況如何?

  (日本)百姓(對此)不瞭解。概念很漂亮,而中日之間的共識到底是什麼,也是不清楚的。肯定有經濟方面的原因,如東南亞地區對中日雙方來說都是重要市場,而中日之間的矛盾最後導致第三方得利,(這)不是企業的原因也不是政府的原因,而在於投資的項目到底有沒有效果。

  薛:比如說泰國高鐵,中日之間互相競爭,結果是,從清邁到曼谷的高鐵項目是日本中標,但日本提供的利率很低;從廊開到曼谷的高鐵項目是中國中標,因為泰國方面要求比照日本的利率,中方做不到,因此進展緩慢。您覺著這種競爭對中日雙方有益麼?

  我也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薛:如果以後再出現第三方合作問題,中日之間的合作如何實現,日本是否有所考慮?

  有所考慮。理論上中日之間的利益互補,(包括)人力物力財力,但是實質上沒有達到。從長遠來看,中日作為鄰國沒辦法搬走,因此,作為學者來說,我們一定要找到互惠的部分。但目前還沒有找到。

  盧:您覺得從中日之間共同的亞洲文化背景角度能找到契合點嗎?我個人認為古代絲綢之路的東部終點是奈良,雖然有很多學者並不這麼認為。

  日本也有學者這樣認為。但我認為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一定要講利益吧。文化是空的東西,而經濟利益很重要。選舉的時候,百姓同不同意,在選票中會有所體現。即使(中日)有相似的文化背景,但是(外交上)還是以(各自的)利益為中心。

  4.您覺得“一帶一路”推出後,中國的外交政策有沒有發生什麼變化?

  我是研究(中國)國內政治的,發現“一帶一路”雖然是北京出台的政策,但實際的實施者是地方政府、地方企業。在實施過程中,中央與地方的看法不同,所以就出現了碎片化的問題。中國想要改變自己的外交政策,外交決策過程不能碎片化,雖然(中央)成立了“一帶一路”領導小組,但是還是不能避免碎片化。當然,官僚制國家都有這樣的情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