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兩岸關係的理論歷史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19-08-25 00:06:13  


 
  一、兩岸關係70年的理論邏輯

  兩岸為何要統一?從歷史上看,中國的歷史是一部統一的歷史,從秦始皇開始,統一的文化就一直延續至今。從現實來看,統一才能強大,分裂必然帶來後患。從民族感情來看,台灣問題是留給中華民族心靈上永遠也無法抹去的傷痛。從國際政治格局來看,二戰結束,台灣重回祖國懷抱,這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所以1949年以來,兩岸雖然沒有統一,但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廣大台灣同胞都是中華民族一分子,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①總書記的溫情喊話,透露出的是對台灣同胞的真摯情感和身為中國領導人的底氣與豪邁。曾幾何時,台灣的許多大中小學校,到處都有一句標語鐫刻在校園圍牆上,那就是“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台灣著名音樂人、導演劉家昌創作的曲子《我是中國人,死是中國魂》曾經感動過多少海內外的中華兒女。

  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明確點出了台灣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台灣問題的產生和演變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命運休戚相關。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西方列強入侵,中國陷入內憂外患、山河破碎的悲慘境地,台灣更是被外族侵佔長達半個世紀。……1945年,中國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取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台灣隨之光復,重回祖國懷抱。其後不久,由於中國內戰延續和外部勢力干涉,海峽兩岸陷入長期政治對立的特殊狀態。”②這段論述比四十年前的《告台灣同胞書》的表述更客觀、全面、準確,科學地揭示了台灣問題的實質。所以台灣問題不是回歸問題,而是統一問題,不同於過去的香港、澳門問題。

  1.兩岸統一的構想和理論有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從“武力解放”到“和平解放”再到“和平統一”,在某個特定歷史階段還有反復。

  兩岸的統一途徑無外乎兩種方式:和平方式與非和平方式。回望歷史,1949年,隨著兩蔣敗逃台灣後,除了西藏、東南沿海島嶼、海南島外,中國共產黨基本上統一了大陸的領土。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確有很高的氣勢,試圖一舉解放金、馬,進而解放台、澎。但金門一役,人民解放軍損失慘重,解放金、馬衹得暫緩。之後,爆發了朝鮮戰爭,戰火一度延燒到鴨綠江邊,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發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干涉中國內政,解放台、澎、金、馬被暫時擱置。一直到朝鮮戰爭結束,雖然人民解放軍一直在積極準備解放台、澎、金、馬的戰爭,但國際形勢、戰爭時機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1955年4月周恩來總理率團出席萬隆會議,“求和平、謀發展、要合作”的訴求成了萬隆會議的主題,中國政府順應時代潮流,回應國際社會期待,第一次向國際社會表達願意和美國政府開展談判,討論和緩遠東地區特別是台灣地區的緊張局勢問題。1955年5月,在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上,周恩來總理第一次公開提出:“中國人民解放台灣有兩個可能的方式,即戰爭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國人民願意在可能的條件下,爭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灣。”③這是中國大陸第一次公開提出“和平解放台灣”的主張,意味著中國共產黨處理台灣問題的方針開始從“武力解放台灣”轉變到“和平解放台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