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汪毅夫:泉州歷史文化的名片

http://www.CRNTT.com   2018-10-15 00:14:34  


圖一,吳增著作書影(來源:汪毅夫提供)
  中評社北京10月15日電(作者 汪毅夫)1928年,胡適在《白話文學史》裡說:“中國文學史上何嘗沒有代表時代的文學?但我們不當向‘古文傳統史’裡去尋,應該向那旁行斜出的‘不肖’文學裡去尋”。胡適這正確的話帶著不正確的尾巴。他應該說“我們不應當僅僅向‘古文傳統史’裡去尋,還應該向那旁行斜出的‘不肖’文學裡去尋”才是。                         

  清未泉州名士吳增是用文言(古文)、也用白話(俗語)兩副筆墨寫文章的人。作為“古文傳統”的“肖子肖孫”,其古詩古文俱佳;作為“古文傳統”的“不肖子”,他用白話(俗語)寫作的作品亦令人拍案叫絕!吳增的《番薯雜咏》《泉俗激刺篇》 《抗敵歌八首》真個是“代表時代的文學” 。                                 

  1925至1926年間,著名漢學家戴密微(時任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籌備總委員會委員、教授)、艾鄂風(時任廈門大學哲學系教授)到泉州做田野調查,做關於泉州開元寺東、西塔的學術研究。他們在泉州找到的最主要的學術指導、向導和報告人是吳增、吳大璜父子。在戴密微、艾鄂風教授合著的《刺桐雙塔》(The  Twin  Pagodss  of  Zayton,哈佛大學出版社1935年出版)裡,作者特地向吳增、吳大璜致謝。我注意到,戴密微在該書據《開元寺志》《紫雲開士傳》和《泉州府志》寫道:“大約在十一世紀末住在開元寺的可遵,雖然據說有西方和尚的長相,有絡腮胡、髭胡和藍眼晴,但他出生於鄰近南安縣屬的一個徐姓家庭”。據我所知,《開元寺志》和《紫雲開士傳》分別在1927年和1929年才有重刻本和重印本,《泉州府志》在當時“木板已毀百餘塊,舊刻複不易得”。戴密微當年所見當為舊刻本。看來,吳增、吳大璜等熱心弘揚泉州歷史文化的人士提供了珍貴的舊刻古籍。據我所知,吳增家族代有人才出,吳大璜曾任名校泉州五中校長,吳大玠為廈門大學高材生、陳衍得意門生(陳衍《石遺室詩話》卷二十九謂吳大玠“詩筆輕倩,最近十硯老人”),吳鉒鉒教授、吳毓鳴教授等也是吳增後人。                           

  近日到泉州觀光,特地到泉州金魚巷吳增故居前徘徊久之。泉州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歷史文化名人是泉州的名片。  
                              
         2018年10月13日記

  (作者汪毅夫系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