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爽:兩岸青年可通過共同參與構建情感認同

http://www.CRNTT.com   2017-11-28 00:18:45  


中評智庫基金會助理研究院兼分析師張爽(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北京11月28日電(中評社報道組)中評智庫基金會助理研究院兼分析師張爽在中評智庫基金會及高雄師範大學主辦、台灣藝術研究院協辦的“敢夢·勇創·共探未來—港台青年論壇”表示,越來越多具備專業技能的台灣青年在親自來過大陸之後,能夠對大陸做出一個比較客觀的評價;互聯網降低了兩岸青年的溝通成本,兩岸青年隨時隨地都可以觸發溝通,交流的延續性增強。兩岸三地的年輕人可以通過共同參與來塑造共同記憶、培養共同情感,實現情感認同。

  “我的工作中經常接觸到從台灣來的朋友,也認識很多台灣的同行,我有一個很深的感觸就是隨著兩岸交流越來越密切,來到或者來過大陸的台灣年輕人越來越多,在他們對大陸的觀察與交流中,比較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得出相對客觀的結論。”

  張爽舉例說,比如到一位到大陸採訪台灣90後記者,今年夏天在川藏地區採訪時時表示,台灣人會想到日韓旅遊,但是很少會將四川作為旅行目的地,她本人也是在親身來到這裡之後才發現四川山河的壯麗,她說,“作為一名記者,我就把最真實的山水,最真實的藏族文化,最真實的青年創業園區秀給台灣民眾看,讓他們自己去體會。”這位台灣記者在臉書直播報道成都一家為台灣創業青年提供服務的孵化公司時,有觀眾表示很感興趣,當場在臉書留言請記者幫忙要來這家公司的聯繫方式。

  張爽認為,兩岸三地這一代年輕人都很崇尚獨立判斷,傾向於通過自己的感受來得出結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很容易讓兩岸青年產生情感上的連結,“當我們講到‘國家’的時候,這是一個很宏大的概念,但是當我們講到‘人’的時候,每個人都很具體,”通過這樣的交流,台灣青年當中“逢中必反”的聲量會降低。
 
  張爽表示,網絡給兩岸三地青年人的交流帶來了很大的改變,比如年輕人會在網絡上閱讀同一條帖子,會在評論區探討,互相塑造對事件的認知、構建彼此的精神世界。

  “兩岸年輕人網絡溝通的最著名事件就是2015年的帝吧出征,”張爽說,在兩岸青年的這次碰撞和交流中,並不全是互相攻擊、否定,而是出現了很多這一代年輕人的交流中特有的輕鬆、幽默的特點。比如,有大陸年輕人問台灣新聞臉書主頁的小編“這裡是戰場嗎?”在得到否定回答後,這位小編不僅貼心地為他貼出了正確的地址,還安慰這位第一次翻牆就找錯地方的大陸網友“人都有第一次”,在大陸網友表達感謝的時候,這位小編也不忘賣萌說,“按個贊再走。”還有大陸網友用表情包的方式向台灣網友介紹大陸的美食和山川美景。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