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與智者對話:俞新天的家國情懷

http://www.CRNTT.com   2017-01-13 00:27:17  


上海台灣研究所所長俞新天與中評社採訪主任林艷合影(中評社 黃博寧攝)
 
  第二篇 國家的事就是我們的事 見證中國外交發展

  俞新天是一位知名的國際問題專家,她見證了中國外交發展進程,參與了“鄧小評理論”、“中國和平崛起”、“中國軟實力“和”公共外交”的重大項目研究。她在亞太國際關係和國際文化研究上多有建樹,並獲得國內外各種獎勵。

  九十年代初出國艱難 出色成為美國訪問學者

  俞新天1990年至1991年先後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SAIS)和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擔任訪問學者。1997年她參加了美國艾森豪威爾交流項目。

  研究國際問題,進行國際交流,首先要過語言關,需要將英語這門第二外語快速轉為第一外語。她原來學習俄語,最初在唸英文的時候總有種俄語的味道,常常引來大家的哈哈大笑。為了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克服發音問題,俞新天堅持要求自己閱讀外文書,每天到夜校進修英文,同時還給自己買了一個錄音機,每天跟讀。一個月後,她把自己的錄音放給大家聽,竟然都聽不出是她讀的。後來,她到美國訪問的時候,還有很多人問她是不是到英國留過學。俞新天一直保持著一個學習英語的好習慣,每天上下班將近40分鐘的路程,她都會隨身帶著小收音機,用耳機聽VOA或者其他的英語頻道。

  正所謂好事多磨,俞新天的出國訪問也經歷曲折。她記得第一次她的面試官是美中關係研究委員會的主任斯卡拉皮諾教授,是首批到中國來的美國研究中國和東亞問題的知名專家。俞新天用英文和他分享了自己在內蒙古工作的經歷,面試官聽了非常開心,談了很多關於內蒙古的問題。最後,俞新天成了上海社科院推薦的五個人選中唯一入選的一位。不巧的是遇上了“六四”,對中國大陸的偏見和制裁使項目擱置下來。半年後委員會特別派來中國參加會議的麥克法誇爾教授對俞新天進行第二次面試。麥克法誇爾教授是《中國文化大革命》的作者,同時也是《劍橋中國史》的撰稿人。見面後,俞新天就用英文和他講起了她閱讀《中國文化大革命》這本書的感想,令麥克法誇爾大感興趣。就這樣,俞新天在一波三折後,順利地搭上了赴美訪問學習的飛機。

  隨後1997年,俞新天還成為了艾森豪威爾交流項目的中國首批學員之一。艾森豪威爾項目設立於1953年,是為紀念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而設立的,目的是“為各國新興領導者增進信息和觀念的交流”,挑選的人也都是世界各國在某一領域卓有成就且具備領袖潛質的人士。這個項目的人才選拔非常嚴格。在中國和美國沒有建交之前,中國一直沒有機會參與這個交流項目。一直到1996年,老布什總統擔任“艾森豪威爾交流項目“主席,與江澤民主席達成共識,才把項目給了中國。俞新天很幸運地成為了中國首批獲得訪問機會的學員之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