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反思中國多邊主義外交

http://www.CRNTT.com   2015-02-03 10:27:03  


 
  第二個群體可以說是現實主義派,或者機會主義派,他們對中國主導的亞投行抱有懷疑態度,既不想放棄這個對他們有利的機會,但又對之抱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個群體裡,也包括那些深受美國影響的國家,例如韓國。韓國在經濟方面和中國的整合性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程度,但戰略上高度依賴美國,美國仍然能夠輕易影響韓國的決策。第三個群體便是亞投行的支持者,大多數都是發展中甚至是落後國家,他們迫切希望通過絲綢之路建設來發展本身的經濟。對這些國家應當實行不同的政策。

  但因為對不同國家情況了解不夠深入,不能有效地分析和判斷它們可能的反應,中國方面往往使用“一刀切”的方式,不分情況,全面推廣。不難理解,這個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強大的阻力。

強化政策知識儲備

  更嚴重的是,決策者和政策研究者對有關國家內部的政治力量分布沒有足夠的認識,往往造成重要的決策失誤。經常的情況是,有很多國家儘管還不是民主,政權仍然具有權威主義性質,但反對力量以不同方式存在著。這些國家內部的不同政治力量,對周邊的大國又抱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態度和政策,例如一些親華,一些反華。同時,正如中國,其他大國也在努力影響著這些國家。因為沒有足夠的政策知識儲備,中國方面在沒有考慮到反對力量的情況下,往往和現存的、親華的政治力量達成諸多協議(包括投資貿易和基礎設施建設等)。一旦現任領導被選下去或者因為其他情況下台時,中國就沒有任何機制來保障自己的權益。幾年前,中國在緬甸的項目就遇到這種情況,近來在斯里蘭卡也面臨類似的不確定性。

  因為中國的多邊主義外交實踐仍然處於早期階段,交些學費也屬正常。不過,中國可以少交學費,因為中國的外交行為仍然有巨大的改進空間,通過努力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上述這些情況。

  首先是要重視話語權的建設。在主權國家時代,各國都具有強烈的主權意識,缺乏有效的話語權,無論是雙邊外交還是多邊外交,中國“走出去”就會困難重重。作為軟力量的“話語權”,至少可以讓他國相信,中國的做法是符合雙方利益的。要建設有效的話語權,就須要改變具有濃厚“說教”色彩的話語,多從具有“普世價值”的工具箱中尋找話語。當然,這裡所說的“普世價值”並非是西方的價值,也包括中國本身所具有的“普世價值”,例如開放、和諧、包容、平等。

  其次,在“走出去”戰略的操作層面,中國必須提高操作者的專業主義精神,多採用符合現存國際標準的方式,例如利用市場機制、基於法律之上的“信任”、透明的治理結構等,拋棄國內經常使用的“人際關係”、黑箱作業等政治方法。

  同樣重要的是中國內部各角色的整合和協調。中國對外方面很多問題,都是內部的各個角色互相惡性競爭的結果,而不是中國和其他國家競爭的結果。早些年和澳大利亞鐵礦石公司的關係是這樣,今天在海外各個工程的招標也是這樣。中國現在很多技術並不比其他國家的差多少,但內部的惡性競爭導致了自我過度低價化。當價格低到超越經濟理性時,儘管沒有了外國公司的競爭,但造就了當地社會的政治問題。人們有充分的理由來質疑,為什麼中國的公司出這麼低的價格?他們要不懷疑中國的戰略意圖,要不懷疑中國和當地政府存在著具有腐敗性質的交易。這反而使得中國蒙受重大損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