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郭震遠:兩岸政治關係定位 溯本求源

http://www.CRNTT.com   2014-04-18 01:01:52  


兩岸間政治關係定位呈現十分複雜的局面
  中評社香港4月18日電/中國國際問題題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海洋大學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郭震遠在《中國評論》月刊4月號發表專文《尚未結束的中國內戰的雙方--兩岸政治關係定位的溯本求源》,作者認為“對於兩岸政治關係定位,不僅是兩岸各自進行,反映兩岸各自的判斷、認識,更重要的還在於需要尋求兩岸相應的共識,即關於兩岸政治關係中的兩岸是什麼,特別是政治關係是什麼的共識。如果不能形成相應的共識,兩岸政治關係中的熱點問題不可能解決,兩岸政治關係不可能向前推進。”文章內容如下:

  現在,關於兩岸政治關係定位眾說紛紜。事實表明,對於兩岸政治關係本身缺乏基本共識,就不可能形成關於兩岸政治關係定位的共識。

  2010年5月,筆者在《中國評論》月刊發表“中國內戰及其延續中的兩岸政治關係——關於兩岸政治協商起點的討論”一文。文中明確提出,“必須追根溯源,從中國的內戰及其延續,來把握兩岸政治關係。只有這樣,才能對兩岸政治定位做出正確判斷,形成共識”。三年多來,筆者的相關認識更加明確,即兩岸政治關係就是尚未結束的中國內戰雙方的關係,實際上這也就是兩岸政治關係定位。堅持這一認識,不僅有利於形成關於兩岸政治關係定位的共識,也有利於對中國統一前的兩岸關係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為兩岸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結束敵對狀態、簽訂和平協議等重要後續動作,提供起點和基礎。

   中國內戰尚未結束,但內涵發生重大變化

  兩岸政治關係是兩岸關係的核心內涵,是中國內戰及其延續的產物。雖然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但在中國內戰最終結束前,中國內戰及其延續都一直是兩岸政治關係的基礎,並由此決定了兩岸政治關係定位。

  全面爆發於1946年6月的中國內戰,既表現出近現代中外內戰的基本特點,又表現出需十分重視的中國特色。例如,中國的內戰雖有外國勢力美國插手,但內戰的雙方,即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都是中國的政治力量,這是定位為中國內戰的基本特點;內戰雙方的目標都不是改變、破壞中國領土主權完整,而是奪取整個中國的統治權,即中共的“解放全中國”、“建設新中國”,以及“國民政府”的“戡亂救國”。這是大多數內戰的共同特點,中國內戰受國內、國際因素影響,從1946年爆發至今沒有結束,已延續長達六十八年,在近現代中外內戰史上僅此一例,是這場中國內戰最重要特點。另外,在漫長的延續過程中,中國內戰的內涵發生了重大變化,這是中國內戰又一個重要特點。

  中國內戰是兩岸關係的起點,更是六十五年的兩岸關係的基礎。有人對此雖不全盤否認,但卻強調中國內戰已經結束,不再是兩岸關係的基礎。他們認為,隨著1991年4月台灣所謂的“國民代表大會”宣佈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結束“動員戡亂時期”,就是始於1946年的中國內戰的結束,由此,大陸與台灣的關係不再是中國內戰雙方的關係。這一認識既缺乏法理基礎,也不符合事實。無論國與國之間的戰爭還是內戰,都必然是雙方共同進行的戰爭行為。戰爭的爆發、進行和結束無不如此。但內戰的結束有些特殊。當內戰以一方的完全失敗,通常就是一方的被消滅結束時,當然不存在戰爭雙方的共同行為;而如果內戰不是以一方的完全失敗,實際上就是以雙方僵持結束時,肯定有“條約”、“協定”等雙方之間的共同文件,予以確認和宣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