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普京的如意算盤 | |
http://www.CRNTT.com 2014-04-16 09:45:01 |
西方不願加大制裁力度,主要是因為歐洲國家與俄國有很緊密的經濟聯繫。雖然同俄國貿易活動不多的美國與歐盟誓言,要制定實行進一步制裁的框架,並在普京派軍進入東烏克蘭時啟動,但要找到不損害歐洲利益的制裁方法並不容易。 儘管如此,在國際地位上,俄國卻為其行動付出了慘重代價。索契冬奧會帶來的友好關係和軟實力即刻煙消雲散,俄國目前就差被八國集團趕出去。俄羅斯在聯大面臨一輪尷尬的投票,有100個國家對它的行為表示譴責。而且,在海牙核安全峰會結束時,美國總統奧巴馬公開表示,俄羅斯身為地區強國,對鄰國的侵略性策卻暴露出其內心的脆弱。 普京究竟在不在意這些制裁措施?答案取決於他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如果真如某些觀察家所言,普京的侵略行為源自內心的不安全感,那其結果可以說是成敗參半。按照這種解釋,普京害怕在與俄國有深刻歷史淵源國家的影響力被削落。但儘管俄國對東烏克蘭俄羅斯族的影響顯而易見,吞並克里米亞總體而言卻導致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影響力降低,而且賦予普京厭惡的北約新的活力。 普京或許還擔心烏克蘭革命成功可能重新激起抗議活動,類似活動曾在2012年他從梅德韋傑夫手中接任總統時,給他帶來很多麻煩。在吞並克里米亞後,普京的國內支持率飈升,任何抗議活動削落——更不用說推翻——其政府的可能性非常低。 還有人認為,恢復俄國的全球“大國”地位才是普京的主要目的。普京曾是被派到東德的克格勃(KGB)特工,也曾感嘆蘇聯解體是“二十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 事實上,普京往往被形容為對西方懷著滿腔憤怒,因為認為俄羅斯遭受不公平待遇而覺得被背叛與羞辱。在普京看來,讓俄國加入八國集團、二十國集團、世貿組織、及邀請俄大使參與布魯塞爾北約會議等表面姿態,均不足以補償北約向俄羅斯邊境擴張、在東歐部署反彈道導彈、或肢解塞爾維亞的行動。推翻利比亞強人卡扎菲,和不斷削落受到克里姆林宮維護的敘利總統阿薩德總統的實力,讓情況進一步惡化。 如果地位問題是普京在克里米亞行動的主要動機,那麼西方應對之策的衝擊,可能會比現在很多人認為的要大。索契冬奧會前(八國集團原定於6月召開會議),普京曾提出增強軟實力是俄羅斯的重要目標——他在烏克蘭動武導致實現這目標的難度明顯加大。 從這個意義上講,奧巴馬聲稱俄國是因為內心的脆弱而採取行動的地區強國,將俄國逐出八國集團可能恰恰擊中普京要害。普京在烏克蘭的行動無疑為俄國帶來了短期效益,但同時也意味著不那麼明顯的成本,普京的大膽舉動是否值得,還有待評估。 作者Joseph S. Nye是哈佛大學教授。 英文原題:Putin’s Calculus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