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記得住鄉愁的城鎮化

http://www.CRNTT.com   2013-12-18 09:01:19  


 
  文章稱,毋庸諱言,正如會議所強調,城鎮化作為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的歷史性任務,如果順利推動和完成,必將對中國經濟、中國社會乃至中國政治的改變產生革命性的影響。然而,在中央城鎮化會議之前,絕大多數人更多的是從經濟層面解讀城鎮化的作用,比如,城鎮化對相關行業帶來的歷史機遇,城鎮化對中國內需的極大提升,等等。但事實上,如果將城鎮化僅僅作為一個“經濟事件”,只思考城鎮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則不僅矮化了城鎮化在中國實現現代化過程中的巨大影響,而且,這種純經濟的思維很可能誤導中國城鎮化的政策選擇,使得中國的城鎮化又走上一條只追求“看得見”的、只追求速度的物理運動的邪路,甚至成為不顧產業現實、缺失身份平等觀念的盲目“造城”運動,最終使得中國的城鎮化要麼成為“夾生”的城鎮化,要麼走上拉美當年失敗的城鎮化道路。

  正因為如此,非常同意中央城鎮化會議一針見血的指出,城鎮化的本質是“人的城鎮化”,並將“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列為城鎮化的首要任務。城鎮化要解決的,不僅僅是農民進入城市,成為市民,更是打破以戶籍為藩籬的嚴格界限,廢除身份等級,使中國社會從一個傳統社會進入現代社會,這是城鎮化的關鍵和核心所在。就此而言,城鎮化的本質絕非經濟結構的變遷,而是觀念和制度的變遷,是通過改革和廢除包括戶籍在內的把人分為三六九等的不合理的制度,在社會的生態中嵌入平等元素,建立真正的契約和市民社會,實現中國社會從農業文明到城市文明的偉大躍遷。農民進入城市,就是市民,就必須從法律層面承認他們的平等權。我們的近鄰日本和韓國的城鎮化,在人類城鎮化的歷史上是比較成功的案例,既沒有出現大的社會動蕩,又沒有出現拉美等國的貧民窟,其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城鎮化的過程中,通過法律,甚至憲法確保進入城市的農民完全享受和市民一樣的待遇,將農民的平等權提升至憲法的角度,從而避免出現假的或夾生的城鎮化。如果農民進入城市,在城市里工作、生活,但卻又無法享受城市居民在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務,無法真正實現農民的市民化,這種城鎮化本質上是一種假城鎮化、夾生子城鎮化、掠奪式的城鎮化。

  文章指出,以人為本,要承擔農民市民化的巨額成本,如果城鎮化要嚴格控制用地,不允許人為造城,“不是每個城市都必須變成巨人”,如果城鎮化的規劃保持連續性,“不能政府一換屆、規劃就換屆”,“要一張藍圖幹到底”,相信地方政府對於城鎮化的衝動一定會小很多。就此而言,中央的城鎮化會議將中國的城鎮化從即將狂飆猛進的錯誤道路上拉了回來,城鎮化差點唱歪的經,又被撥亂反正回來。就此而言,這既是一次充滿了詩情畫意和人文色彩的會議,更是一次城鎮化的觀念再造的會議。

  文章最後說,化和大歷史的視角,中國的城鎮化無疑是中國5000年歷史上劃時代的事件,城鎮化的完成,意味著中國5000農業文明的正式落幕,中華文明正式與國際城市文明接軌,如果這樣的城市文明,有山有水有鄉愁,則無疑會成為人類城市進程歷史上最浪漫,最成功的範例。


 【 第1頁 第2頁 】